别给孩子贴上“自私”的标签

  融融妈妈最近很苦恼,因为现在,3岁的融融说得最多的是一句“这是我的,不要拿”。平时到公园,上幼儿园,融融总是“保护”着自己的玩具,不跟其他小朋友玩;如果妈妈和其他小朋友玩,融融就抱着妈妈大声嚷嚷:“妈妈是我的,不要抢走妈妈!”

  融融感到非常尴尬之余,更多了一份担心:这么小的孩子就这么自私,以后怎么办呢?

  三岁之前,没有“自私”

  三岁以前的小朋友理性思维能力非常薄弱,他们一切的行为都只是遵循着内心的本能。他们压根就不知道什么是:“分享”,因此不可能主动做出分享的行为。这个时候不该粗暴地给孩子贴上“自私”的标签。

   学会“分享”,故事后的解释更加重要

  跟三岁左右的小朋友说道理,可谓是“有理说不清”。要让孩子懂得分享,我们常常让故事来帮忙。可是,听完故事后,宝宝还是会嘟囔:“其实,我觉得不是这样子”。怎么办呢?

  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中,我们通常会给孩子讲很多付出的故事,比如孔融让梨,但孩子听完之后还是想吃大梨。其实这不是孩子的“自私”,而是人的天性。在孩子的内心发生冲突时,故事后的引导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

  我们可以这样引导孩子:孔融其实是很想吃大梨的,为什么他会把梨让出去?让小朋友想一想,然后父母再正确引导:因为他爱家中的每个人,就像爸爸妈妈喜欢把最好的留给你一样。这样能在培养孩子分享能力的同时,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

  或许你会说,宝宝还这么小,未必可以听懂我们的大道理,其实不然。他或许会听不懂“忍痛割爱”是什么,但他可以轻易明白“爸爸妈妈爱宝宝,宝宝爱爸爸妈妈。”只要妈妈用生活中的事例给宝宝讲道理,结合有趣的故事,宝宝很快就会“明事理,懂礼仪”了。

  治疗“自私”,强迫和纵容都不是方法

   别让狠心换伤心

  为了让宝宝成为“大方”的好孩子,有的妈妈非常“狠心”,常常“命令”宝宝把心爱的玩具送给其他小朋友。

  很多妈妈会强迫孩子与小朋友分享,里面可能是有面子因素,但这个行为内在真正的目的肯定是为了让孩子能够成为一个大方,人人都喜欢的人。妈妈们是用心良苦,但这样粗暴行为的结果却通常会激起孩子的阻抗,让孩子产生:“你只是为了自己的面子,才让我把玩具给别人玩”的错误认知。这个时候如果家长强势,有些孩子会屈服迎合妈妈,表面上是变好了,懂事了,实际上孩子内心却积累了一股愤怒,这股愤怒通常会在青春期爆发。

  自个玩其实不开心

  相比起“狠心”妈妈,另一种妈妈会非常“宽容”,当小朋友很“自私”地把玩具拿到一边自个儿玩时,依然熟视无睹,任由其自由发展。

  其实这种妈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孩子的成长需要家长正确的引导,这种引导不能太多,但也不能没有。这里其实是成人对孩子思维的另一个误解:把玩具拿到一边自己玩的孩子,他们是因为害怕不被同龄人喜欢,而不敢与小朋友玩。但同时他们会羡慕其它小朋友能玩得那么开心,离群的孩子其实内心很寂寞。这个时候家长应该进行适当的引导:把玩具拿出来大家一起玩吧,大家都会喜欢你的。

   六岁后不“分享”,也不能乱贴标签!

  如果说三岁的小朋友不分享,大家会说小孩子“不懂事”,可六岁的孩子不分享,爸爸妈妈便会非常苦恼,甚至直接给孩子贴上“自私”的标签。而这个标签一旦贴上,往往跟随孩子一辈子。

  其实,到了懂事的年龄依然不会分享,也不能说小朋友“自私”。有时候小朋友不会“分享”可能只是因为人际交往能力没构建好,随着孩子的交往能力日益增强,他自然而然就学会分享了。

  而有的孩子比较任性,比较自我,这往往是家长宠出来的,现在很多家长,巴不得把所有的爱给孩子,对孩子有求必应,容忍、迁就孩子的错误,强化了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识,这样的孩子不懂得替别人考虑,只懂索取不懂付出,长此以往会形成极端的自私的情感和行为。

  这样可以修理“自私”的心

  

  家长需要先检讨自己日常是否有自私的地方,改正好,做好榜样;家里有好吃的东西时大家一起分享,让孩子感受到分享的快乐;平日让孩子有付出的机会,比如做力所能及的家务,让孩子明白付出也是一种快乐;当孩子有不合理的要求要明确拒绝,让孩子懂得不是所有事情都是理所当然。

育儿网广播

《母婴世界》杂志介绍

《母婴世界》专为0-3岁宝宝而定制的早教家庭读本,将致力打造成为全国最具专业权威性的婴幼儿时尚杂志。2009年11月全新改版,资讯更丰富、版面更新颖、图文并茂、可读性强。每期除了深入一个主题作全方位探讨外,主推栏目还包括“宝贝计划”、“宝宝食谱”、“孕产课堂”、“妈咪支招”、“大龄妈妈小小儿”、“美丽妈咪”、“多元智能”、“亲子美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