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一点盐,多一点健康

  你是我的“盐”,带我领略食物的变换

  柴米油盐酱醋茶,这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宋朝大文学家苏轼曾在诗句中说,“岂是闻韶解忘味,尔来三月食无盐”。意思是,吃饭时菜里如果不放点盐,即使山珍海味也如同嚼蜡。可见,“盐”这玩意儿对食物的作用非同小可。

  食盐调味,能解腻提鲜,祛除腥膻之味,使食物保持原料的本味;盐水有杀菌、保鲜防腐作用;把盐撒在食物上可以短期保鲜,用来腌制食物还能防变质。

   医学“盐”论

  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氯、钠和钾是人体电解质主要成分。食盐能调节人体内水份均衡的分布,维持细胞内外的渗透压,参与胃酸的形成,促使消化液的分泌,能增进食欲;同时,还保证胃蛋白酶作用所必需的酸碱度,维持机体内酸碱度的平衡,和体液的正常循环。

  人不吃盐不行,吃盐过少也会造成体内的含钠量过低,发生食欲不振,四肢无力,晕眩等现象;严重时还会出现厌食、恶心、呕吐、心率加速,脉搏细弱、肌肉痉挛、视力模糊、反射减弱等症状。

  “盐”多必失

  高盐饮食带来高血压。盐在某些内分泌素的作用下,能使血管对各种升血压物质的敏感性增加,引起细小动脉痉挛,使血压升高,而且还可能使肾细小动脉硬化过程加快。同时盐能使人体“水化”,就是说盐对水有某种吸附力,人体内盐分多了,要求水分也相应地增加,从而使过多的水分滞留在体内,因此引起高血压。

  盐多招来感冒。很多国内外专家研究认为,不良的饮食习惯与感冒关系密切。过多地进食高盐餐饮,可导致唾液分泌减少,使口腔黏膜水肿、充血、病毒增多,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最终导致感冒。

  重盐易患胃病。胃黏膜会分泌一层黏液来保护自己,但黏液怕盐,如果吃得太咸,日积月累,胃黏膜的保护层就没有了。在此情况下,不顾及脆弱的胃,无限制地摄入酸甜苦辣的食物,长久会引起胃溃疡、胃炎,甚至胃癌。

  嗜盐易致骨质疏松。盐中的主要成分——钠,含量约为40%,可以说是导致人体骨质流失的直接杀手。肾脏每天会将过多的钠随尿液排到体外,每排泄1000mg的钠,同时损耗大约26mg的钙。所以,人体需要排掉的钠越多,钙的消耗也越大,最终必然会影响骨骼的正常生长。

  盐,女性的肌肤杀手。食盐以钠离子和氯离子的形式存在于人体血液和体液中,它们在保持人体渗透压、酸碱平衡和水分平衡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吃盐多,体内钠离子增加,就会导致面部皮肤细胞失水,从而造成皮肤老化,面部发黄,皱纹增加。同时,摄入的盐多,容易造成肌肤粗糙发黑,经阳光暴嗮后更明显。

   科学用盐

  1.炒菜时可改用低钠盐。低钠盐主要是将盐分内的钠离子减半而以钾离子来代替,食盐中增加了钾反而具有降血压、保护血管壁的功能,减少中风和心脏病的危险。

  肾脏功能不佳、患有尿毒症,以及使用保钾利尿剂的病人,不能吃低钠盐。因为低钠盐中的钾含量较高,会积存于患者体内,无法顺利排出,很容易造成高血钾症以及心律不整、心衰竭的危险。

  2.对于习惯重口味的人,为避免因此影响食欲,可在料理时,改用葱、姜、蒜等的香料来提味,久了自然就可养成少用盐的习惯。

  3.购买调味料(酱)时,如味精、耗油、豆瓣酱等,留意罐外的标示,特别是钠的含量。尽量少买及食用高盐分的食物,如酱菜、腌肉、咸鱼、腊肉和罐头食物等。

  4.利用蔬菜本身的强烈风味:例如青椒、番茄、洋葱、香菇等,和味道清淡的食物一起烹煮,提高菜肴的口感,比如番茄炒鸡蛋、洋葱炒五花肉。

   特殊人群,“盐”格要求

  婴幼儿:6个月内的宝宝肾脏功能尚弱,建议这个阶段的宝宝还是以母乳为主。6个月后的宝宝开始添加辅食,可适当尝试一点咸味,但建议辅食不加盐,以食材的天然味道最好。1个月后可将食盐量限制在每天1克以下,1岁半以后可逐渐增多,但也不宜超过每天2克。如果夏季出汗较多或腹泻、呕吐时,食盐量可酌情增加。

  坐月子的产妇:产妇产后还存在一定的程度的水钠潴留,她还要靠肾脏运动和出汗来进行排泄。如果产妇吃盐多,过多地摄入了钠离子,那么就会加重肾脏负担,增加水肿。所以产妇应该吃一些味道比较清单的一些汤类和蔬菜,当然,也不是完全“忌盐”。

  

  病患者: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肾病、胃病、水肿、骨质疏松、肥胖症以及高血压病患者,要注意控制盐的摄入量,以免引发严重的健康危机

育儿网广播

《母婴世界》杂志介绍

《母婴世界》专为0-3岁宝宝而定制的早教家庭读本,将致力打造成为全国最具专业权威性的婴幼儿时尚杂志。2009年11月全新改版,资讯更丰富、版面更新颖、图文并茂、可读性强。每期除了深入一个主题作全方位探讨外,主推栏目还包括“宝贝计划”、“宝宝食谱”、“孕产课堂”、“妈咪支招”、“大龄妈妈小小儿”、“美丽妈咪”、“多元智能”、“亲子美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