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元素测or不测?

  “医生,我家孩子枕秃,是不是缺钙?做个微量元素检测吧。”“医生,我家孩子指甲老是开裂,也不爱吃饭,是不是缺锌?要不要做个检测?”儿保科每天总会有一些这样焦虑的家长带着孩子来咨询。那么,当你怀疑孩子缺乏微量元素时,真的有必要做个检测么?检测结果就一定准确么?来听听丁香园的杨医生是怎么说的吧。

  文|杨泽方 编辑|平燕婷 美编︱劳秋勤 特别鸣谢|微信公众号“丁香妈妈”

  

  什么是微量元素?

  我国历史上曾有过长期缺衣少食的阶段,因此营养缺乏的阴影笼罩了好几代人。

  但到了生活水平较好的今天,有些人仍会对营养缺乏恐慌,甚至有些人热衷于检测儿童体内的微量元素水平。

  例如,有些家长认为枕秃的孩子就是缺钙,可能就会去给孩子查“血钙”;还有家长认为孩子不爱吃饭、常生病就是缺锌,可能会给孩子查“血锌”。但是,微量元素检测真的那么有用吗?

  一般来说,凡是占人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如铁、锌、铜、锰、铬、硒、钼、钴、氟等,称为微量元素。

  1990年国际权威医学机构重新界定了“微量元素”的范围,并按其生物学的作用分成三类:

  ●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共 8 种,包括碘、锌、硒、铜、钼、铬、钴、铁。

  ●人体可能必需的元素共 5 种,包括锰、硅、硼、钒、镍。

  ●具有潜在的毒性,但在低剂量时可能具有人体必需功能的元素共 7 种,包括氟、铅、镉、汞、砷、铝、锡。

  虽然钙不算微量元素,但是也经常被当成需要测量的元素,因此也在这里一并介绍。

  当人体内某些微量元素的含量异常便会导致疾病,例如缺铁会导致贫血、缺锌会影响食欲、摄入过量氟元素会引起氟斑牙等等。

  微量元素检测,靠谱么?

  要了解体内的微量元素是否正常,自然是想到要做检测。一般想到的就是以头发、血液为标本进行检测。

  一般医疗机构可以检测的是:钙、铁、锌、铜、铅。那么常见的检查方法能否正确评估这些微量元素的水平?

  头发检查

  头发生长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头发中检测到的微量元素只能反映人体几周前的情况。

  另外,头发标本容易受到空气污染等其他多种因素影响,导致结果常常不准确,所以其临床价值很有限,目前已很少使用。

  血液检查

  利用特殊仪器来检测血液标本,基本能反映血液中的微量元素值。

  但这个数值并不能作为绝对的参考标准,因为微量元素不是只存在于血液中,有的在血液中含量很少,甚至检测不到,不能反映该元素的真实含量;另外,也有很多因素会影响检测结果,比如孩子平时的饮食习惯、吃下食物的种类、是否患有疾病等。

  不是诊断需要,不必要做微量元素检测

  其实,在微量元素这个问题上,很多时候,是家长们有点担心过头了。只要饮食均衡、特殊情况下(比如生病时)注意补充,同时做到了以下几点,孩子们一般都不会缺乏微量元素:

  ●6 个月以下的宝宝,母乳或配方奶粉中的微量元素是足够的;

  ●6 个月以后的宝宝,及时添加了营养丰富的辅食;

  ●稍大一点的孩子,不偏食,营养均衡。

  所以,如果你担心孩子缺乏微量元素,请看看以下建议:

  1.不要跟风做微量元素检测

  其实国家卫计委早在 2013 年就已发出通知,规范了微量元素检查流程和适用条件。如果不是诊断需要,不建议给孩子常规做微量元素检测。

  2.即使检测结果异常,也别过分担心

  目前,国际上对于微量元素的检测结果并没有明确统一的标准,并不能说某个数值就一定是有问题或者正常,检测结果只能作为医生的参考之一。而且在临床上,如果医生需要确诊某个微量元素是否异常,除了检测结果,还会结合一些间接的指标来判断。例如,判断孩子是否缺钙,会结合体内维生素 D 的含量来看;判断孩子是否缺铁,会参考血红蛋白水平和血清铁蛋白的含量;判断孩子是否缺锌,需要结合补锌以后血液中锌元素的变化幅度。

  所以,当孩子出现“枕秃”“不爱吃饭”“爱哭闹”“常生病”这些情况时,都不能作为判断微量元素异常的依据,家长不应该凭自己的经验去下结论,而是应该求助于儿科医生。

  内容来源:《时尚育儿》杂志

  欲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时尚育儿》杂志2016年7月刊

育儿网广播

《》杂志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