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治疗小儿遗尿

  艾灸疗法能健身、防病、治病,在我国已有数千年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经开始广泛使用艾灸法,如《庄子》中有“越人熏之以艾”,《孟子》中也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记载。艾灸疗法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在中国古代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
 
  什么是艾灸?
  艾灸是用艾绒做成大小不同的艾柱或艾条,在穴位上(或疼痛部位)烧灼,熏灸的一种治疗方法。借灸火的温和热力,通过经络的传导,以温通经脉、调和气血、协调阴阳、扶正祛邪,达到治疗疾病、防病保健的目的。
  《医学入门》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可见灸法很早就被人们所重视,由于其安全性高、无毒副作用、能够养生保健,因此流传很广,易为小孩所接受。
  近年来,艾灸在儿科临床应用中日渐广泛,尤其适用于治疗小儿遗尿。
 
  什么是小儿遗尿?
  小儿遗尿是指三岁以上的小儿睡眠中不自主地排尿,俗称尿床。尿床在医学上称为“夜遗症”、“夜遗尿”。如每周二次以上并持续6个月,医学上就称为“遗尿症”。
  
  小儿遗尿的艾灸治疗
  中医认为,小儿乃“纯阳”之体,病理上易虚、易寒、易热,艾灸适用于小儿体质偏于虚寒者。
  小儿遗尿多由先天肾气不足,下元虚冷所致。另外,由于各种疾病引起的脾肺虚损,气虚下陷,也可以出现遗尿症。
  其病理主要与肾和膀胱有关,治疗原则上以培元补肾为主。由于艾叶性温热,善走窜,能够通过在体表穴位的熏灼燃烧,通过穴位一经脉一脏腑的传导,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对治疗小儿遗尿疗效十分确切。
  肾气不足,下元虚寒型:
  这类型的儿童多表现为面色苍白,智力迟钝,喜暖怕冷,四肢偏凉,小便次数频,量多,色淡,舌质淡,苔薄白。
  治法:温补肾气,固涩下元。
  操作:用艾条灸关元、中极、肾俞(双),采用温和灸法,每个穴位灸5分钟,每日1次,7次为1疗程。
 
  穴位位置:
  关元:脐下3寸(成人)。
  中极:肚脐正中直下13厘米(成人)。肾俞: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脾肺气虚型
  这类型的儿童多表现为疲倦乏力,不爱说话,活动后汗出量多或入睡后出汗,形体消瘦,面色偏黄,不润泽,不爱吃饭,大便量多,质稀,夹有不消化食物,舌苔薄白。
  治法:补益脾肺,固涩下元
  操作:用艾条灸关元、足三里(双), 肺俞(双),三阴交(双),采用温和灸法,每个穴位灸5分钟,每日1次,7次为1疗程。
  关元为任脉之经穴,小肠之募穴,配合中极灸之除能治疗遗尿等病证外,亦具有防病保健和强壮的作用。
  三阴交是足太阴脾经的穴位,为足之三阴经交汇点,其主治生殖、泌尿系统等多种病证,灸之治疗遗尿功效尤佳。
  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的“合穴”,灸之除能治疗小儿遗尿等多种病证外,尚有防病保建和强壮的作用。
  肾俞,肺俞均为膀胱经背俞穴,灸之能补益肺肾。
 
  穴位位置:
  足三里穴: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
  肺俞:先低头找到脖子后面正中有一个骨性的突起,这是第七颈椎的棘突,往下数三个这样的突起,这是第三胸椎棘突,再往两边1.5寸处就是。
  三阴交:腿胫骨旁,内踝上四横指。
 
  艾灸注意事项及禁忌症
  1.小儿不能配合者,禁用艾灸。
  2.应用艾灸疗法应到正规医院接受治疗,切勿在家自行操作。
  3.凡属实热症,阴虚发热者不宜施灸,颜面部,大血管处不宜施灸。
 
 
 
 
 
 

育儿网广播

《母婴世界》杂志介绍

《母婴世界》专为0-3岁宝宝而定制的早教家庭读本,将致力打造成为全国最具专业权威性的婴幼儿时尚杂志。2009年11月全新改版,资讯更丰富、版面更新颖、图文并茂、可读性强。每期除了深入一个主题作全方位探讨外,主推栏目还包括“宝贝计划”、“宝宝食谱”、“孕产课堂”、“妈咪支招”、“大龄妈妈小小儿”、“美丽妈咪”、“多元智能”、“亲子美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