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抗眩晕

  眩晕是一种运动错觉,由多种疾病引起。宝宝眩晕相对较成人少,又不会用语言来表达,就常用“头痛”来形容。

不同年龄,不同原因
幼儿期
  疾病性:直立性调节障碍多见。常见的原因有脑肿瘤,尤其是小脑及脑干肿瘤,常以眩晕、跌倒为首发症状。其它有重度营养性贫血、小脑炎、脑膜炎,合并中耳炎、内耳畸形等。
  小脑畸形引起平衡感觉障碍,除眩晕外,尚有动作迟缓、平衡感觉异常、写字困难等。
生理性:良性阵发性眩晕多发于1~4岁的宝宝,发作呈阵发性,持续数秒到几分钟,呈旋转性眩晕,宝宝有明显的跌倒傾向,数月到数年后会自然痊愈。
学龄期
  调节障碍:这种情况的女宝宝较男宝宝多。早晨起床时宝宝感到头晕、面色苍白、恶心,站立稍久就会感到头晕,必须马上坐下。蹲位起立瞬间眼前发黑及眩晕,并伴有胸闷、心慌、呕吐等,常有晕车及晕船。
  感染源性:急性前庭神经元炎也是眩晕常见的原因,可能是病毒感染所致。宝宝常感到自身或周围景物在不停地旋转,眼花、摇摆、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及站立不稳,但没有听力障碍。

中医治疗方法多
服药
  中医治疗可用天麻钩藤饮加减 :天麻 9克,钩藤 9克,黄芩 9克,石决明15克,川牛膝 9克,杜仲 9克,夜交藤 9克,夏枯草 9克。用水煎服,每日 1剂。
  适用于:直立性调节障碍、急性前庭神经元炎。
敷足疗法
  取吴茱萸 15克,肉桂 2克,共研细末,米醋调匀,捏成饼状,于睡前贴敷于双足心涌泉穴,第二天早晨取下,连续 3~5次。或取吴茱萸适量,研为细末,用米醋或凡士林适量调为膏糊状外敷双足心的涌泉穴,每日1换,连续 10~15天。
  适用于:眩晕耳鸣、睡眠不安、颜面潮红。
填脐疗法
  取黄芪、五味子各 10克,研为细末,加清水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敷于肚脐孔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续 3~5天。可健脾益气。
  适用于:宝宝贫血、气血亏虚所致的眩晕。

健康提示
  妈妈在采取以上方法治疗之前,要明确宝宝眩晕的具体原因。
  平时注意饮食富于营养、新鲜、清淡,忌食肥甘辛辣之物。
  居室宜安静,光线暗淡,保证宝宝睡眠充足。
  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对预防眩晕发病和减轻发作十分重要。

育儿网广播

《亲子》杂志介绍

  《亲子》杂志是由江西省出版集团主管,江西人民出版社主办,江西省亲子杂志社编辑出版,面向0~12岁儿童及父母的母婴类刊物,创刊于2001年。   《亲子》杂志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办刊方针;以为婴幼儿、年轻父母提供全面关怀,传递科学育儿理念,介绍实用育儿方法,倡导科学性,突出实用性,体现母子健康,宝宝聪慧,温馨亲情为办刊宗旨。   杂志社以编辑出版《亲子》(0-3岁育儿宝典)和《亲子》(3-7岁智力画刊)为核心,以多种经营为依托,从事婴幼儿期刊、图书、音像、玩具的开发与出品,以及婴幼儿早期教育(早教中心、亲子园)、咨询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