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给宝宝喂养粗粮

  粗粮细粮一起来

  我们一般习惯称大米和面粉为细粮,除此以外的粮食称为粗粮。

  粗粮主要包括以下三大类:
★谷类中的玉米、小米、紫米、高粱、燕麦、荞麦、麦麸;
★各种干豆类,如黄豆、青豆、赤豆、绿豆等;
★块茎类如红薯、山药、马铃薯等。

  食物中含有人体需要的7大营养素,它们是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和水。他们各自具有不同的重要生理功能,对人体是缺一不可的。无论是细粮还是粗粮都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但是都不全面。
细粮的总体营养价值要高,口感比较好,但是粗粮中某些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如铁、镁、锌、硒和B族维生素的含量要比细粮要多一些。

  此外,粗粮含有丰富的不可溶性纤维素,有利于保障消化系统正常运转。它与可溶性纤维协同工作,可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浓度;增加食物在胃里的停留时间,延迟饭后葡萄糖吸收的速度,降低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因此,主食多样化、粗细搭配才能保证营养平衡。

  慢一点少一点加入粗粮

  粗粮含有比较多的膳食纤维,是维持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营养素。但是,过多高纤维的食物可以引起饱胀感,会造成宝宝摄进热量不足,这对宝宝的发育是不利的。

  1岁之内的宝宝不能吃粗粮:宝宝从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时,仍应以奶类为主,辅食的添加的原则是由少到多、由细到粗、由一种到多种。粗粮的纤维含量高、口感比较差,不太适应婴儿的肠胃功能,因此1岁之内的宝宝不能吃粗粮,同时,植物性食品如纤维含量较高的蔬菜的摄进量也有一定的限制。

  1岁~3岁的宝宝可以适量的加入加工精细、口感比较好的粗粮:这一阶段的宝宝生长发育比较快,仍需要丰富的营养食物。食物中应该保证细粮、肉蛋鱼类、一定量的奶类,适量的蔬菜、水果和粗粮。制做精细的粗粮和蔬菜,口感好,宝宝容易接受。

  对于大一点的宝宝,日常膳食应该搭配些粗粮:这样可以弥补细粮中纤维素含量少,以及细粮加工过程中矿物质和维生素丢失的不足,做到营养互补。但是也不要过多吃粗粮,过多的粗粮会降低蛋白质的摄入,粗粮中含有的大量纤维素会影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吸收。根据临床观察,每天摄入的粗粮总量不应超过当日主食总量的1/4较为适宜。

  吃一点粗粮好处多多

  吃粗粮可以弥补细粮中不全的营养素,保证营养平衡,此外粗粮对宝宝身体健康还有以下好处:

  ①预防骨质疏松:过多摄入肉类及甜食可使体液变成弱酸性,这样不利于钙在骨骼的沉积,久而久之可能出现骨质疏松。常吃一些粗粮以及瓜果蔬菜,可增加碱性物质,保证体内酸碱平衡,可使骨骼长得结实。

  ②维护牙周健康:粗粮中纤维素含量高,能促进孩子咀嚼肌和牙床的发育,除掉牙缝内污垢,起到清洁口腔、预防龋齿、维持牙周健康的作用。

  ③控制肥胖预防糖尿病:粗粮中纤维在胃肠道内能吸收大量水分,使其增大体积产生饱腹感,减少饥饿感,有利于控制体重。粗粮纤维吸水膨胀能延缓食物在胃内停留的时间,减慢了肠道吸收糖的速度,避免餐后出现高血糖现象,提高人体耐糖的程度,利于血糖稳定。

  ④排便通畅:粗粮纤维可刺激肠道的蠕动,保证排便畅通,避免便秘的发生。

  ⑤减少癌症发病率:淀粉类食物进入肠道后,肠道有益细菌会大量繁殖,有助于增加粪便,促使排泄,加速致癌代谢毒物排出体外。让宝宝从小养成“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的饮食习惯,能有效地减少癌症的发生。

  ⑥保护心血管:如果经常让宝宝吃些粗粮,植物纤维可与肠道内的胆汁酸结合,降低血中胆固醇的浓度,起到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保护心血管的作用。

  ⑦预防和减轻过敏症状:许多宝宝受到皮炎、湿疹等过敏性疾病的困扰。其原因除了遗传因素外,食物也能诱发病情发作,肉类、牛奶、禽蛋等动物性食品是其罪魁祸首。减少一些动物性食品摄入,多吃糙米、蔬菜,就能使宝宝的过敏性体质得到改善。这里的奥妙于糙米、蔬菜供养的红细胞生命力强,又无异体蛋白进入血流,所以能防止特应性皮炎发生。

  粗粮需要科学吃

  粗粮虽好,但也不是多多益善。粗杂粮吃起来口感通常要比细粮差一些,一般不好消化。在进食大量粗粮后,会出现上腹不适、嗳气、肚胀、食欲降低等症状。因此,在发育期的儿童以及青少年都不建议过量食用,以免影响其它营养素的吸收。
  ★作为副食来搭配,如小米粥、红小豆粥、玉米面粥、小金银卷等。
  ★零食也可吃全麦饼干、煮玉米等。
  ★科学的做法是粗细搭配,一般的比例为粗粮1份+3份到4份细粮。这样既能发挥粗粮的功效,又避免粗粮进食过多产生不良反应。
  ★了使宝宝能够喜欢吃粗粮,应该讲究烹饪方法,使细粮搭配

育儿网广播

《Enbaby恩比育儿》杂志介绍

《Enbaby恩比育儿》是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主办的,一本针对孕妈妈及0~3岁婴幼儿父母为主要读者对象的公开发行的一本母婴类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