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宝宝语言发展的方式

  0~3岁是宝宝好奇且学习力旺盛的阶段,妈咪若在此时注意宝宝的听力发展,运用有趣益智的游戏与道具,将帮助宝宝的口腔肌肉发育更健全,把握宝宝的学习黄金期,学语过程更加事半功倍!

  0~1岁宝宝的语言发展历程

  宝宝学语 生理与认知皆需正常发展

  专家表示,语言是一种沟通系统,也是人类共通的沟通方式,用以帮助每个人更完善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在学习阶段帮助宝宝稳健建立「语言」这个重要的沟通管道,将可帮助宝宝未来的沟通能力以及人际关系发展。然而在尚未发展出沟通使用的「语言」之前,宝宝其实已经开始与外界沟通,但最先使用的却是「非语文」方式,例如眼神、姿势等,因此爸爸妈妈从宝宝很小的时候,就可以多增加和宝宝互动的机会。

  宝宝学语,生理状况与认知发展都相当重要,生理因素包括接收器官(听觉、视觉)、发音器官(口腔构造、声带等)以及大脑神经中枢(掌管分析与组织语言系统)的发育是否正常,这三项因素对于语言发展而言可是缺一不可!而认知发展则由大脑中枢掌管,例如语言理解、因果关系的概念、学习记忆等。事实上,宝宝在从出生开始便已从非语文沟通系统中开始了学习,经由观察、聆听到建立概念,都是语言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即使宝宝幼时并不理解话中含意,家长也可透过眼神、动作以及语气,与宝宝建立良好的沟通互动模式,让宝宝早期便能获得良好的沟通经验,未来也将有助其语言学习。

  0~1岁宝宝听说发展状况

  专家表示,一岁以前的宝宝其正常的听说发展情况如下:

  新生宝宝 对巨大、吵杂的声响会出现惊吓反应。

  可将头转向音源的方向。

  听到人的声音会较镇静。

  比较喜欢听到妈咪的声音。

  可区别不同的语音。

  1~2 个月 当你对着宝宝说话时,宝宝会对着你笑。

  3~7 个月 可区分语调(如开心、生气、友善等)。

  8~12 个月 已可在听到自己的名字时有反应。

  懂得说”不”
  
  可区别歌谣里常出现的句子、社会礼仪用语(如:打招呼),甚至会加上动作辅助。

  0~1岁宝宝发声状况

  新生宝宝 发出哭声。

  1~3 个月 以发出咕咕声以做为沟通响应。

  发出笑声。

  运用不同哭声表达生气、饥饿或痛。

  发出许多类似语音的声音以做为沟通响应。

  4~6个月  宝宝会开始玩自己的声音,发出许多音节的声音,音节短但却多样。

  6~8个月 开始牙牙学语地反复玩音节更长的声音。

  试图模仿音节短、简单且嘴型清楚的字。

  8~12个月 牙牙学语地开始玩子音与元音,已会的音节数量增加。

  音调也开始有变化,会学大人说话的语调。

  可说出最简单、原始且有意义的字。

  专家补充表示,2~3个月时宝宝便开始会对人、物的声音有更为明确的反应,并且进一步出现看、聆听等观察环境的反应,妈咪可在生活中多多观察宝宝对声音的反应,每天都将看到许多宝宝的可爱反应并且察觉出宝宝的听说发育状况。

  知识补充站

  宝宝的口腔肌肉发展也影响学语成效

  专家表示,口腔肌肉的发育是否正常,也是学语的关键之一。宝宝从一开始进食的液体到副食品,最后固体食物,每个阶段都是为因应不同时期的口腔发展。除了口腔闭合度会对学语造成影响外。若宝宝流口水的情形严重,可能表示宝宝的肌肉张力不够稳定;舌头伸不出来,则可能为W型舌(舌系带过短),将影响口语模仿以及说话能力,需要手术修剪。

  语言发展对宝宝的重要性

  三种能力帮助宝宝的语言学习

  宝宝的语言发展需要三项重要的能力来支持

  1. 模仿能力

  当宝宝在2个月时,便开始会发出一些自发性的音,同时所发出的声音种类也会越来越多,对于人声也渐渐有明显注意及注视的兴趣,妈咪可以发出音节简短且口型清晰的字,让宝宝产生兴趣,进而试着学习模仿你所发出的声音,妈咪要适时给予良好的回馈反应,鼓励宝宝学习。

  2. 发声能力

  宝宝2~5个月时,妈咪可以丰富声音的多样性,以发出元音a、i、u、e、o为主;4个月之后宝宝已会开始发出更多不同的声音,例如:a-gu、amuh、咕噜咕噜玩口水声音等等,别以为宝宝是调皮,宝宝都是在借着尝试使用自己的发声器官,认识自己运用各个部位所发出的多种声音;当宝宝6个月大之后,其模仿的现象会越来越明显,妈咪必须给予宝宝丰富且多元的视觉、声音等刺激,帮助宝宝对语言产生更多兴趣并鼓励他作各种尝试及学习。

  3. 专注能力

  观察宝宝分辨声音的能力

  6~12个月的宝宝,除了会注意人的声音外,他们用来观察声音来源与人的表情的时间也变长了,因此建议妈咪在照顾宝宝时,也可以一面跟宝宝对话,且尽量将文字精简、速度放慢、嘴型明确清楚,让宝宝观察表情与嘴型,对于语言的学习很有帮助。而藉由观察宝宝是否对于已经出现一段时间的刺激显得缺乏兴趣,而对新出现的声音或玩具会重新专注,表现出兴趣,则表示其具备基本的记忆能力,能够分辨新出现的声音。

  宝宝成长过程不可少 「探索、要求、做反应」

  探索、要求、针对事情做出反应,是宝宝在成长过程中必经也必备的,拥有上述的成长经验,宝宝才能学习到语言的各个层面且不停练习。例如会在不断尝试之后发现,「这种哭声」妈咪就会拿奶瓶来;「那种哭声」妈咪就会来帮我换尿布…等,并学习到语言语沟通的过程是何种面貌。若宝宝从小就缺乏声音的环境、刺激,除了可能影响宝宝所散发出的气质,也可能对其未来的沟通能力造成一定影响。

  和宝宝说话 可安抚其情绪

  专家表示,若哭的时候都被家长抱起学习理解是发展重要的一环,妈咪应适时适量的给予宝宝刺激,当宝宝哭的时候不应为求止住哭声而顾着哄他,和宝宝说说话、吸引他的注意力也是安抚宝宝情绪的方式之一。

  专家小叮咛

  学语过程可建立「轮流互动」的沟通模式

  专家表示,在宝宝学语过程中,家长可帮助其建立「轮流互动」的交流模式,透过一来一往的对话、游戏,让宝宝理解你们对话、游戏方式的经过是一种互动沟通的默契正在进行,例如:宝宝咿咿呀呀发出声音,停下来后,换妈咪也对宝宝说说话,让宝宝聆听,然后换宝宝又发出声音,妈咪聆听等,即便宝宝对于你们之间的对话尚无理解能力,或是无意义的对话,却可帮助他建立沟通模式的概念连接,开始学习建立沟通的方式。

  宝宝学语 听力很重要

  观察宝宝听力是否正常

  学习语言,除了口腔发育、发声系统皆正常外,另一个重要前提便是听力,正常的听力可以帮助宝宝更正确的学习、模仿各种发音。专家指出,其实宝宝对于声音的敏感度相当高,若妈咪发现宝宝有出现下文提及的警讯,可藉由听力检测来确定宝宝的听力是否正常。

  运用各种声音观察宝宝辨识音源的能力

  一般人对话的音量约在20~40分贝之间,在家中测试宝宝对声音的反应时不需刻意大或小声,依照正常说话的音量即可,正常情况下宝宝听到声音便会转头寻找音源。若宝宝对说话声音的反应正常,家长亦可进一步试着用会发出声音的玩具球,依旧秉持着不要制造过大声响的前提,在不同方向、地方发出声音,试探宝宝是否能够寻找或辨识音源,假如必须制造很大的声响,宝宝才出现反应,甚至从头到尾毫无反应,则家长便需特别留意,建议到医院进行专业检测。

  善用道具 提升宝宝对词汇的了解

  专家建议妈咪,当宝宝9~10个月大时,开始学习理解一些生活词汇,但仍对于平时经常使用的对象词汇较为敏感,因此建议妈妈可以在不同情境下都让他试着找寻所指定的惯用物品的名称,例如:指着宝宝的玩偶或奶瓶问:「娃娃在哪里」?让宝宝来注意。等到宝宝11个月以上时,则可以将物品的范围扩大,不用完全使用宝宝惯用的物品,例如指着广告上的奶瓶图片,问宝宝:「奶瓶在哪里?」让孩子指认或注意,目的是引导孩子对于词汇的了解更加正确!

  观察宝宝对各种声音的反应

  专家指出,宝宝平时在玩自己的声音或是模仿时,家长便可藉由互动的过程中发现异常。例如:宝宝过度安静或是声音的种类很少等现象,就是听说能力异常的警讯。提醒妈咪应在生活中时常与宝宝互动、沟通、鼓励宝宝发音,便可及早发现异常并及早诊治。例如:大概6、7个月的宝宝会开始模仿大人发出自己原本就会发出的音,例如宝宝已经会发出bu bu的音,当大人发出bu bu时,宝宝也可能会接下去模仿,而到了12个月以后,才会比较有能力模仿新的词汇。

  保护宝宝的听力

  专家表示,中耳炎是造成宝宝听力受损的原因之一,中耳炎若未治愈,则可能会致使发音障碍或模糊、异常。应随时保持宝宝耳道的干燥、勿让耳朵浸水,平时也应注意勿让异物侵入宝宝的耳朵。平时音量勿过大,尤其要避免在宝宝耳朵边制造大声响,有些长辈会喜欢在宝宝附近拍手或大叫吸引其注意力,但这样的动作却可能对宝宝的耳膜造成伤害,不可大意!

  专家表示,妈咪应尽量避免对宝宝的耳朵做频繁的侵入性动作,因为耳垢其实具备了保护作用,太常清理或是清理不当都有可能对耳朵造成伤害,假如若有需要,也建议应到有专业器具的耳鼻喉科,请医生协助检查、清除。

  宝宝听力有障碍的警讯

  1. 不论大小声,宝宝皆对声音反应不大甚至无反应。
  2. 宝宝长期对人声无反应、没兴趣。
  3. 对某种音频没有反应。
  4. 构音异常。

  专家表示,若妈咪发现宝宝对于声音的反应迟钝就必须要先有警觉,假如上述现象明显且持续一阵子,建议应找专科医生检查、治疗。宝宝对声音没有反应除了与听力有关外,也有可能是发展迟缓或是人际互动的相关问题,若家长有疑虑,则建议可以带宝宝至早期疗育的机构接受评估。

  此外,有时宝宝听得到并不代表听得好,专家表示,有些孩子于整体或某些频率上有听力困难,若未及早发现,则可能致使其学语过程困难、构音异常以及说话清晰度不佳等困扰。

  专家小叮咛

  新生儿听力筛检目前皆为自费

  专家表示,目前的新生儿听力筛检皆为自费,分以下两种:

  1. 内耳耳声传射

  此测验主要用以测量内耳耳蜗的外毛细胞功能,全程费时约10分钟左右。

  2. 婴幼儿听性脑干反应检查

  目的为测试听神经与脑干对声音的反应为何,检测过程需费时约20~30分钟。

  在专业人士的建议下,家长可自行选择要帮宝宝做哪种新生儿听力筛检。

  与宝宝对话时4点注意事项

  专家表示,研究指出以下4种对话时的注意事项,可以帮助宝宝更能专注于聆听你说话:

  1. 家长与宝宝的对话时字句简短且发音清楚。
  2. 过程中应适时的停顿,让宝宝也有机会能够做反应,与你「对话」。
  3. 运用图卡及道具,鼓励宝宝更为专注的学习语言,帮助宝宝在早期便开始快速累积字汇。
  4. 音调较高、语调变化明显且夸张,使用宝宝喜欢的儿语方式。

  在教育宝宝时,家长时常面对到的状况是宝宝专注力不够,才一会儿的时间,他们就已经对眼前的事物毫无兴趣。因此在与宝宝对话时,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提高宝宝学语的兴趣,当他们遇到有兴趣的事物,注意力便可提升。因此建议妈咪可以针对宝宝喜欢的任何东西,为他作讲解,让他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认识他喜欢的东西,学习成效将大大提升。

  对面对话 有助语言学习

  专家指出,与宝宝对话的一般原则为应实行面对面的对话,目的在藉由这种直接的互动方式,提供其模仿与学习沟通的方式。在沟通过程中不可少的是可吸引宝宝注意力的声调、态度应温和且发音缓慢而清楚,让宝宝有足够的时间可以消化语言。

  此外,6个月前的宝宝因为已经玩了一阵子自己的声音,因此对元音以及部分的子音可能已经可以发出,建议妈咪到宝宝6个月之后,除了发出不同的迭音让孩子注意外,可以在对话中加入少量的生活物品的名称,藉由对惯用的生活物品命名,强化宝宝对词汇的了解。

  站在宝宝的角度与他们沟通

  专家表示,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也非常重要,为了让宝宝能够更清楚且正确的学语,应避免在吵杂的环境下进行学习。此外,由于宝宝年纪尚小,若家长以大人的语言、语气与宝宝沟通,其实是毫无意义的,毕竟宝宝根本无法理解。建议妈咪在宝宝1.5岁以前可以使用迭字与其沟通,等到宝宝3岁左右,则可开始尽量少用迭字,并且适时给予语句组合的教育。

  随时随地皆可玩语言游戏

  专家表示,宝宝的语言游戏其实从他刚出生便可以开始了,只是随着宝宝的年纪增长,游戏的内容、方式以及目的也将有所调整,建议妈咪可以依照宝宝的口语发展阶段,适时的给予刺激与鼓励,如此对于宝宝的口语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

  妈咪在进行语言游戏之前必须理解,这是一场「游戏」而非「指导」,太过刻意的营造学习时间、环境,就学习成效而言或许没有取材于生活的教学来的明显。建议妈咪在学习过程中,强调语调变化、丰富表情动作,随时加入宝宝喜欢的物品,在讲述的过程中试着提升宝宝对环境以及游戏的喜爱程度,相信可成功燃起宝宝学语的兴趣。

  专家建议的语言游戏

  1. 模仿发音真有趣

  宝宝在生活中会花许多的时间在聆听以及学习上,尤其会从时常听见的简单组合音节开始。约在4~6个月时,因为喂食副食品的关系会让宝宝开始接触喂食时会发出的声音,宝宝也将开始理解这是吃饭的声音并且对环境音产生辨识甚至熟识。

  建议妈咪可以多和宝宝说一些简单的单字,缓慢且反复的提醒他,甚至可以结合物品,让他对语音与物品产生链接与记忆。

  2. 儿童歌曲带动唱

  妈咪可以帮宝宝选择旋律轻快、简单的儿童歌曲,有时也可以自编带动唱,增加和宝宝互动的机会,甚至是帮歌词做一些代换,例如生日快乐歌的歌词,关键词可改成宝宝的名字,并且在唱到他名字时指他自己。

  3. 音效丰富的玩具吸引宝宝注意力

  目前市面上有许多上面有开关、按钮的玩具,不同的按钮会有不同的声音,声音种类越多,宝宝对他的好奇心以及兴趣就会越多,同时提醒妈咪,玩具没有固定的玩法,宝宝可以有他自己的一套玩法,不需要硬性规定他该如何使用玩具,而是以引导与配合的角度去观察宝宝玩玩具的过程。

  4. 随时来首摇篮曲

  相当喜欢韵律感以及音调起伏的宝宝,非常喜欢唱歌游戏,妈咪可以三不五时就哼哼唱唱,让宝宝随时都能浸淫在音乐的熏陶中。

  5. 学动物叫声 认识音节组合

  对声音很好奇的宝宝,建议妈咪可以制造各种声响(自制或是有声书等),提升宝宝对不同声音的认知。一开始妈咪可以先从汪、喵、呱、咕等元音加子音开始,并且带宝宝去认识每一个发出这种声音的动物,实体或书本上的都可以。接着可在进阶到生活中的环境音,例如喇叭声、救护车、公园中的交谈声,都是可供宝宝学习的绝佳来源。

  6. 介绍生活事件与物品

  在为宝宝介绍生活中的各个细节时,带动作很重要喔!妈咪可以在做动作的时候顺便讲解给他听,例如换尿布、丢垃圾、吃饭、洗手…等每天都会遇到的生活细节,都可以边做边解释,反复聆听也将加深宝宝的印象。

  7. 拍手、点头

  当手放在中线时妈咪可开始动作,当宝宝到9个月左右时,便可链接动作及语言的意义(例如说再见会挥手);11个月左右,妈咪更可和宝宝玩「交换游戏」,例如拿A换B,一开始带着宝宝做,等到将来他自己做却做错时,家长再适时的予以纠正。

  游戏中的注意事项

  近距离听到100分贝声音 将对听力造成影响

  专家表示,一般说话的语音是在30~40分贝左右,美国听语学会上面的卫教单张有指出有一些能挤压发出声音的玩具都接近90分贝,如果直接在婴儿耳朵旁边挤压更是会发出超过100分贝的声音,长期下来很容易影响听力。所以建议家长不要选择声音太大的玩具,或是不要让婴儿接受太大的噪音。

  游戏过程中 家长应陪伴在侧

  另外,宝宝学语最重要的一点是家长的陪伴。过程中家长可以发掘宝宝喜欢甚么东西、喜欢发出哪种声音,提供宝宝模仿的对象;假如宝宝不喜欢发音或是玩游戏,家长也可以先想看看该怎么让宝宝喜欢,例如改变游戏型态、内容,在双方互动的情况下,宝宝也较不容易对游戏感到厌倦。

  保持愉悦的学习环境

  专家表示,学语过程中应保持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宝宝的学习力与吸收能力都上升。但应避免在进食中玩耍、并且在生活中多给宝宝语言刺激的来源,帮助学习。

育儿网广播

《母婴健康》杂志介绍

《母婴健康》由上海市计划生育用品管理协会和复旦大学出版社0-3岁早期教育研究中心联合主办面向全国发行的公益性、科普性的教育专刊 它诣在向目标人群传递从孕期到0-3岁时期所有的关于营养、护理、早教等各方面的内容,对目标人群的整个孕育过程有一个全程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