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孩子鼓起自信的风帆

  
  美国哲学家爱默生曾经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自信是成功的前提和重要精神支柱,一个人只要有了成功的信心,就能保持最佳状态,把全部精力集中到所追求的目标上,取得成功”。,自信如此重要,那么什么是自信心,应如何培养儿童的自信心,就是我们关注的焦点。

  自信心是个体成长的动力所在,是激励个体不断发展自身能力,向着理想迈进的重要基石。了解自信心的内涵,探明影响自信心的因素,为幼儿鼓起自信的风帆。
  内涵:什么是自信心
  生活中,我们常常凭感觉判断“**充满了自信心”或者“**比较自卑”,但到底什么是自信心,国内外学者有着不同的观点。
  不同学者关于自信心的观点
  学者 观点 
  Rosnebegr 个体对自我办事能力的确信,认为自信心是一种对自我的肯定或否定态度
  自信心是人对自己的感觉,关键在于“能力的经验”
  杨丽珠: 自信心,或称自信感,是指个体对自身行为能力与价值的客观认识和充分估价的一种体验,是一种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由此可见,自信心是指个体对自我能力与价值的判断,是对自我肯定或否定的客观认识、判断与体验。

  理论假设:自信心是由什么构成的: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关于自信心的多种内部结构假设。

  不同学者对自信心构成的理论假设
  学者 自信心的构成 具体观点 
  能力 能力是掌握和控制自我及环境的感觉, 
  自我接纳 自我接纳则是“包含个人承认自身缺点的自我尊重” 
  自信心由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和自敬(self-respect)两个相互联系的因素构成。 
  自信心是一个人在考虑真正的自我的过程中,即在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自我批评、自我欣赏、自我接纳、自我肯定和自我提拔中得到形成和发展的。 
  如:我能自己吃饭;我可以自己穿衣服;我能学会汽车等。 
  自我表现 自我表现是自信心结构中的而一个重要因素,主要是指幼儿个体在个人能力、智慧、思想方面的自我表达。
  如:幼儿在父母面前表现自己系鞋带;如果父母给予积极认可和鼓励,幼儿便会强化对该行为的认识,肯定自己的能力,自信心增强;反之则削弱幼儿自信心。 
  独立性 独立性是指幼儿所具有的一种强烈的独立行事、独立表达、独立解决问题的心理特征。如:幼儿学推小车时,即使还不能掌握好小车的方向,仍旧拒绝父母的帮忙,坚持自己一个人推小车。
 
  主动性 主动性主要体现在幼儿对外界活动的积极参与上。如:小哲对于体育累活动的积极参与性总是很高,每到户外活动时间,他总是第一个跑到运动器械区,帮老师帮运动器材,然后兴致勃勃的玩各类体育项目。 
 
   发展过程:自信心的发展趋势
   Yoder(1988) 在耶鲁大学梅尔维尔·刘易斯著作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埃里克·艾里克森关于“同一性和生命周期”观点,并基于她自己的观察而提出:所有儿童在他们成长过程中,都将面临5个自信心发展的危机期。
  第一,基本的信任期(0~2岁);
  第二,从婴儿期到跳珊学步期的创伤性过渡(2~3岁);
  第三,兄弟姐妹争宠期(4~5岁);
  第四,同伴竞争期(5、6~12、13岁);
  第五,独立战争期(13~19岁)。
  她认为培养儿童自信心的关键所在,就是父母应该在儿童自信心发展的这5个危机期给予儿童以更多的指导,使儿童顺利渡过每一个危机期。
 国内相关研究指出,幼儿自信心的发展总体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3—9岁儿童自信心发展总体上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随年龄的增长呈曲线式的上升趋势。各因素的发展也随年龄的增长而呈上升趋势,但发展速度不均衡。
 
  儿童自信心发展及其内部结构发展的年龄趋势: 可见,总体而言,儿童自信心总体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提高;各个年龄阶段自信心发展速度不同,3~7岁呈曲线式上升趋势,7~9岁呈缓慢下降趋势;其中,3~4岁是儿童自信心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6~7岁发展的速度仅次于3~4岁。8国外的研究表明,小学生自信心的发展则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下降的趋势。 从其内部结构发展变化趋势来看,无论是自我效能感、自我表现,还是成就感,3~4岁均为其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因此,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应注重3~7幼儿(尤其是3~4岁幼儿)自信心的培养,注意增加儿童自我表现的机会,并施予及时的肯定与鼓励,以免影响幼儿自信心的发展水平。

  影响因素:自信心是如何形成的
  儿童自信心的发展过程是作为主体的儿童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的,早期的经验以及外部环境的各种刺激均在不同程度上构成儿童自信心发展的生态环境,并不断作用于其自信的发展,见表3。
  影响儿童自信心的因素  
  影响因素 具体观点 举例说明 
  已有体验是儿童自信心培养的重要基础  美国心理学家马尔兹认为,绝大多数的自我信念都是依据过去的经验成功与失败,屈辱与荣耀,特别是童年时的经验而不自觉地形成的。[ 3~9岁儿童自信心结构、发展特点及教育促进的研究,p26]幼儿阶段对成功的体验能帮助儿童意识到自我的存在,产生自我能力的认同与肯定,进而促进儿童不断探索周围环境,增加遭遇困难时的自信心与坚持性,并最后取得成功。因而,早期的成功体验往往是儿童成长并获得成功的强大内部动力;反之,儿童早期的失败经验愈多,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自信心的形成等常在不同程度上出现困难,从而影响儿童的发展。
  例如:一次偶然的参观活动中,一位参观者看到乐乐现场作画构图独特,颜色搭配非常有特点,便夸奖乐乐“你真能干,画画画的真好!”;乐乐并没有表现出很开心的样子,反而是抬头看看参观者,说了一句“我画画不好”,参观者很奇怪,便问道“为什么啊?你看你画的公鸡多精神啊”;乐乐说道“妈妈经常说我整天瞎画”。由此可见,原有经验若多是失败的、批评式的,那么儿童自信心将受到巨大的挫折,而难以正确评价自己,树立有关自我能力的信心。
   儿童在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高低是影响儿童自信心培养的重要因素  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可以作为考查幼儿自信心的一个指标。一般而言,幼儿在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越高,其成功的可能性越大,自信心增强的概率增加。如果幼儿对活动充满好奇,富有兴趣与高度热情,活动中便会表现出更集中的注意力、更强的坚持性、以及更活跃的思维等,其成功的可能性往往变大,自信心便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不断增强。
  胆小的威威在幼儿园活动中仍显得有点局促。但他非常喜欢玩积木,每次到建筑区便变得格外专注,一进去便是大半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威威搭建的现代建筑、桥梁等常常因为独特的造型与组合、新颖的颜色搭配等引来老师和其他小朋友的一致赞赏,慢慢地,威威变得开朗自信了,还开始教其他小朋友搭积木的技巧。由此可见,活动是否符合儿童的兴趣,幼儿在活动中是否积极主动是影响儿童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幼儿自信心的培养。
 
  家庭环境与教养态度是儿童自信心培养的土壤
  家庭结构会影响儿童自信心的发展。国内外的研究均表明,完整家庭儿童的自信心往往高于离异或其他原因造成的缺损家庭儿童的自信心。家庭教养态度也是影响儿童自信心发展的重要因素。 教养方式 教养方式的主要表现  可能产生的影响 
  溺爱型  把儿童作为家庭的中心,时时处处围着孩子转,过度满足儿童的各种要求与欲望,与儿童的相处没有原则,对儿童发展缺乏适当的期待与要求等  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儿童由于缺乏适当的期待,而缺乏发展动力,常常表现出自私自利、意志薄弱、缺乏依赖性强,无法承受任何挫折与压力,懦弱自卑而缺乏自信的特点 
    专制型  专制型的教育常常源自于过度的父母权威,表现为对儿童发展期望过高,强迫儿童按自己的意愿行事,而不允许儿童出现差错,否则施予强有力的惩罚等  这种教养方式下由于长期的压抑,儿童常表现出怯懦与自卑心理,缺乏安全感与归属感等特点 
    放任型  放任型教养则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对儿童缺乏适当的关心,且没有必要的行为规范与价值音带,对儿童不闻不问,缺乏起码的关注  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儿童常缺乏安全感,较难产生自我认同感,在肯定自我能力、发展自信心方面存在困难。 
    民主型  父母与儿童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并能与儿童相对平等、自由、民主的环境中进行情感交流,积极鼓励儿童完成力所能及范围内的事情,鼓励儿童发表自己的观点。对儿童的行为,父母既有要求与引导,也有帮助与支持。  此种教养方式下儿童往往积极向上、意志坚强、充满自信 
 
  培养方法:让孩子建立充分的自信
  自信心对孩子的成长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父母可以采用下面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为孩子的未来鼓起自信的风帆。
  了解儿童的自信心水平,有针对性的实施培养
  有实践研究制定了幼儿自信心水平测查表,通过表格评分的形式考查日常生活中幼儿的表现,进而了解其自信程度及其需改进的地方,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辅助,促进儿童自信心的增强。
  例如:如果儿童在公众场合发言困难,甚至不敢发言,父母应检讨自身,是否在日常交流中压制儿童发言,或常采取批评的方式等;改变可从生活小事开始,父母应鼓励儿童更多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做到认真倾听,以使儿童体验到自己观点受到尊重与重视;再逐步引导儿童参与2~3人的讨论中,发表自己的观点;由此循序渐进,直到儿童可以较为自如地在公众场合当众发言。
  及时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父母对孩子有积极的评价,并且认为孩子有良好的表现,孩子的自信心就会得到重要的精神滋养;反之,父母对孩子失去信心,孩子自信心的支柱就会被摧毁。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性,在这方面表面不好,也许在另一方面就会有突出表现,父母应多观察孩子,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在孩子表现好的时候多多表扬他、鼓励他,让孩子在不断得到父母的肯定后,认为自己很棒,从而建立自信心。
 
  创设民主、开放的环境,为儿童提供自主活动的机会
  儿童的自信心是在民主、平等的环境中,通过不断的练习与探索,在活动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因此,父母应注意环境与儿童自主活动机会的创设,例如邀请并组织幼儿的好朋友到家里共同游戏,并引导幼儿在游戏中表现自己的优点或长处,获得成功体验,从而建立自信心;父母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创造一些简单的、力所能及的事,例如吃饭前,请幼儿帮忙摆一下筷子;请幼儿给家里的花草浇水等;以“成功贴画”或“能干笑脸”等小奖励的方式,让幼儿在自我服务或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能力,体验到自己能力所带来的快乐体验,进而树立自信心。
  在环境创设与儿童活动过程中,父母应尤其注意在与幼儿交往过程中不可以权威自居,应作为平等的朋友,多了解幼儿的想法与观点,多给幼儿机会去展现自己的能力,并学会等待,为幼儿探索活动提供足够的时间。
  及时的、积极的鼓励、赞美儿童取得的成绩
  幼儿期,儿童自我意识表现出明显的他律性,即他们的自我评价受他人评价影响较大,特别是儿童眼中的权威任务,如教师、父母等人的评价直接作用于儿童对自己的认识。如果父母认为孩子勇敢、自信,儿童往往也认为自己勇敢自信,反之亦然。
  例如:飞飞是个懂事的孩子,经常主动帮爸爸妈妈做事,如送杯水给工作中的爸爸,帮妈妈拿个苹果等。飞飞父母很少表扬他,却常常批评飞飞,以至于飞飞到幼儿园后处处胆怯,跟老师与其他幼儿交往时表现怯懦。对此,老师通过跟父母的沟通交流,帮助父母学会积极鼓励飞飞,比如:摸摸飞飞的头,对飞飞的帮助点头微笑,并表示感谢,夸奖飞飞能干,给飞飞一些奖励的小礼物等。慢慢地,飞飞开朗起来,在幼儿园能主动帮助老师与其他小朋友,并积极加入小组活动中。
  由此可见,父母、教师应注重自己对儿童行为的反馈,是否毫无理由的大声叫嚷,是否经常批评、甚至讽刺儿童,是否粗暴的对待儿童等。如果是,请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学着微笑与儿童讲话;在儿童做事后,给予及时的赞美,鼓励儿童继续进取等;通过实际行动帮助儿童树立自信,增强自信。
  切实帮助儿童发展独立做事、学习、劳动等能力
  如果说父母的积极评价是儿童获得自信心的外部动因的话,那么儿童自身能力的提高、自我效能感的提升则是儿童建立自信心的内部动力。日常生活中,父母可在儿童经过充分自我探索后,给予儿童适当的帮助,促进儿童做事、学习、劳动等能力的提高,从而让儿童有能力获得更多的成功字眼,进而不断增强自身的自信心。例如:父母可逐步帮助儿童从易到难,学习独立穿衣服、系鞋带、扣纽扣等,使得儿童在幼儿园生活以及同伴交往中更具有能力。

  Tips:幼儿自信心水平测查[ 杨冬玲,孙莹,张晓林,培养幼儿自信心的实践与思考,教育探索,1999年第3期,p57~58]
  分类 A B C 
  发言 当众发言主动大胆,声音宏亮。 当众发言被动,声音小。 当众不发言。 
  表演 当众表演主动,自然大方。 当众表演被动,忸怩。 当众拒绝表演。 
  游戏 多扮演主要角色,经常出主意。 多扮演次要角色,出主意少。 不扮演角色,旁观。 
  交往 与小朋友相处和谐,能帮助同学。 喜欢与小朋友一起活动。 愿意个人独自活动。 
  探索 大胆尝试新事物,求知欲强。 对学习新知识有兴趣。 对新事物有些胆怯。 
  独立性 喜欢自己做事,常说我会做,我能行。 做事能在大人帮助下完成。 做事依赖大人。 
  竞争 积极参加竞赛活动,竞争意识强。 能参加竞赛活动。 不愿参加竞赛活动。 
  受挫 失败了不灰心,努力再做。 失败了犹豫做不做。 失败了不愿再做。 
  质疑 经常大胆提出不同看法,敢争论。 有时能提出自己的看法。 不敢提自己的看法。 
  自我评价 能认识自己的优点和处长。 认为自己和别人一样好。 觉得自己不如别人。 
   测查共有10个项目,每个项目为A、B、C(强、中、弱)三类标准。如果幼儿有6个以上A的,被定为A类儿,即充满自信的儿童;有6个以上B的,定为B类儿,即自信心发展一般的儿童;有6个以上C的,定为C类儿,即自信不足的儿童。
 

育儿网广播

《心理育儿》杂志介绍

针对0-6岁儿童成长中的各类心理、行为、情感等方面的问题,给出专业见解与指导;从中医学的角度关注宝宝的身体健康,依据中医理论对孩子进行日常养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