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发烧怎么办?

  小宝宝的到来已经让你忙得不亦乐乎了,一边要照顾好爱妻,一边又要护理好娇儿,要是这时候宝宝再发烧,你不乱了阵脚才怪呢!下面为你介绍一下宝宝发烧的知识及对策,这样你就不会手足无措了。

  1.宝宝发烧的判断方法

  新生宝宝刚一出生,自己的体温调节中枢就开始独立工作了,一方面遇到寒冷刺激时,皮肤血管收缩,皮肤散热减少;另一方面体内的一种特殊的棕色脂肪分解产热增加。环境炎热,气温增高时,皮肤血管扩张,出汗也会导致散热增加。小宝宝刚从温暖的母体出来,其体温要比一般人,甚至比自己的妈妈略高,为37.5~38℃,但是很快就有一种过程性的体温下降,达35℃。此后4~8小时又逐步恢复到36C左右。那么,怎样才能知道新生宝宝发烧了呢?

  (1)仔细观察。你如果发现宝宝面红、唇干、出汗、烦躁、哭闹、呼吸气粗,吃奶时口鼻出气热,用手背去摸头额、手脚,如感觉发烫,可初步判断为发热。

  (2)测量体温。先将体温表的水银柱甩到35℃以下,把体温表有水银柱的一端挟在宝宝腋下,3—5分钟后取出。也可采用肛测,仍然先将体温表的水银柱甩到35°C以下,在体温表的圆头端涂一点润滑剂,再缓缓插入肛门内2厘米左右,3~5分钟后取出查看。’新生宝宝发烧的标准温度是:正常宝宝腋下体温为36~37℃,如超过37.4℃可以认为是发热。正常宝宝肛测体温是36.5~37.5℃,如果超过37.8℃时,可认为宝宝发烧了。

  2.宝宝发烧的原因

  对确认发烧的宝宝,先要分析发烧的原因,并且要注意观察发热的热型和伴随的其他症状,以便及早作出正确诊断。

  引起宝宝发烧的原因大体可分为三大类:

  (1)外因。体温受外在环境影响,如天热时衣服穿太多、水喝得太少、房间空气不流通。

  (2)内因。生病、感冒、气管炎、喉咙发炎或其他疾病。

  (3)其他因素。如疫苗注射,包括麻疹、霍乱、白喉、百日咳、破伤风等引起的反应。

  新生宝宝发烧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症状,也是许多疾病发病的前兆,所以你要格外留意。

  3.家庭退烧方法

  (1)物理退烧。刚发现宝宝发烧,还没来得及见到医生前,你不可轻易使用退烧药,最好的办法就是为宝宝进行物理降温。一般来说,体温不超过38℃,无须服药,要注意观察,可多喂些温开水或葡萄糖水,如无其他情况,几小时以后,宝宝的体温就能降至正常范围。以下几招家庭物理降温方法简单实用,可作为参考:

  保持宝宝居室的空气流通。室温应维持在25~27℃之间。如果宝宝四肢及手脚温热且全身出汗,表示需要散热,可以适当少盖点小衣被。如果其四肢冰凉又猛打寒战,则表示需要温热,要外加毛毯覆盖。

  温水拭浴。将宝宝身上衣物解开,用温水毛巾上下轻轻拭洗宝宝的全身,如此,可使宝宝皮肤的血管扩张将热气散出,另外水汽由体表蒸发时,也会带走体热。

  多喂水。既防止宝宝脱水,又可以助发汗。

  (2)药物退烧。物理退烧固然简单实用,对宝宝又无任何副作用,但是对于每个家庭来说,平时都应常备退烧药以应急。但是,宝宝退烧药的使用是有技巧和原则的,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宝宝正确使用退烧药。

  新生宝宝退烧药主要有水剂、锭剂、栓剂和针剂,一般以水剂较温和,最普遍使用的是含扑热息痛的糖浆,如小儿美林糖浆、小儿百服宁滴剂等,阿司匹林锭剂退烧效果也好,但某些特定的病毒感染,例如水痘或流感,阿司匹林可能引发雷氏症候群,宝宝不宜使用。栓剂用来塞肛门,由直肠吸收,效果快速,宝宝拒绝吃药时也能退烧,非常方便,但用量应取少量,密集使用容易退烧过度,体温陡降,或是反复刺激肛门,造成腹泻。打退烧针,是最不安全的,有的宝宝甚至过敏休克。退烧的方法很多,一定可以降温,家长不必一时性急,因小失大。

  需要你注意的是,不同的退烧药不要随意地互相并用,因为剂量不好控制,还是单独使用才比较安全。还有,退烧药也不可给宝宝多服几次或将剂量增加,以加强退烧的效果。千万要记住,“药也是毒”的道理,任何药物都有它们一定的用量,吃多了即会产生毒性。许多父母因爱儿心切,而把过多的退烧剂给宝宝服用,烧不但没退,反而烧得更厉害,因为退烧药的毒性反应之一,就是让体温升高。

  新生宝宝发烧只是疾病的症状之一,只是其表。对于发烧,更应关注的是疾病本身的影响及进展,因此,爱子心切的爸妈,切记不要一味地追求宝宝退烧效果,去治疗发烧症状,而是应遵从医嘱,准确地找出引起发烧的真正原因,对症下药。

  总之,宝宝发高烧,你只要在医生指导下按照上述几种建议应对,观察宝宝活动力、补充水分、必要时适度退烧,体温多半可以降低,你就不会乱了阵脚了。

育儿网广播

《爱妈咪·爱宝贝》杂志介绍

母婴类电子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