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看
扫二维码,
X
分享到:
52期
亲爱的闺蜜,我要我们永远在一起

闺蜜档案

主角1:燕  58岁

主角2:艳  59岁

所在地:辽宁丹东

关注燕>>

艳比燕大一岁,俩人虽然不同级,但是两家相近,邻里而居,在众多玩伴中是相处最投机的一对。

随着时代的步伐,她们在“文革”中经历了两小无猜的童年;在同一所学校先后渡过了小初高中的学生时代。

虽然不是同一年级,但都是学校文艺队一员,经常利用放学时间到工厂、农村演出。一块糖分两半,六分钱一个火烧也要掰成两半,物资很贫瘠,但内心却很满足。那个时候家里没有电视,进电影院看电影是一大乐事,但常常一票难求,而她们有一张票的时候,宁可费了这张票,也绝不会撇下一个人。

1977-1981年

知青下乡-回城就业,分离又相聚

高中毕业后,在“上山下乡”的感召下,她们加入知青行列,分別分配在相隔几十里的两个青年点,走进了广阔天地。下乡后,见面的机会相对于学校少了很多,那时候,没有手机和电话,所以就提前约好回家的时间,一起逛街看电影。

1979年下乡知青回城,俩人分别走上工作岗位,一个在文化局,一个在农行,家在一起,工作单位又在同一方向,俩人又朝夕相伴,手挽手上下班走了三年,这走路挽手的姿势直到朋友远嫁多年后依然没变,身边的人打趣说,是不是挽着男朋友的胳膊习惯了。

那些年,她们也吵过架,为了电影明星见解不同时也争执过,甚至在上班途中生气后一前一后分开走,但上班后一个电话气便烟消云散,然后偷偷溜出单位,走进照相馆照个合影。在那个年代,沒有相机和手机,只能在照相馆里才能倒挂着脑袋(老式相机镜头是倒的)才能留张照片。

  1982年  

一次离别分两地,从此书信诉衷肠

说起那场离别,至今俩人都难以忘怀。那是1982年,艳随老公远嫁北京,离开了家乡,那一段时间,俩人真有“失恋”的感觉,至今还清楚地记得火车站送別的情景。当时的燕还在日记里作下一首离别诗。

火车站一别,便只能书信相伴,在书信中分享自己的快乐和忧伤,倾诉彼此的思念。那时,彼此接到信,还没打开就已泪流满面。

   如今   

现世安稳,闺蜜如初

一年又一年,彼此都有了贴心的宝贝,慢慢地,宝贝也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小宝宝,如今,她们都已年近花甲,当上了奶奶、姥姥。一晃,已经几十个年头。

巧的是,燕的女儿就像当年的闺蜜一样远嫁在了北京,燕经常前往北京帮女儿带孩子,因此,燕和艳见面的机会多了,俩人经常约个时间,找个茶馆一坐就是一下午,儿时的趣事,这些年的过往,彼此的心事,怎么也说不够。

在女人的生活里,闺蜜扮演了太多的角色,加油站、垃圾桶、军师、导购员…… 你的那些唠唠叨叨琐琐碎碎,她们永远不会厌烦,你的那些悲悲戚戚欢欢喜喜,她们全都理解并接纳。每一个女人都离不开闺蜜,闺蜜情比爱情还要坚贞,不可或缺。

留言说说你和闺蜜的故事吧,也愿你们,永远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