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VS安全感

  安全感、安全意识的建立与亲子关系联系紧密。当发现宝宝安全感缺失时,我们通常的做法是尽速改变宝宝,却很少检视我们的亲子关系是否出现了问题。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常常费力不讨好,不仅收效甚微,还可能导致宝宝的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事实上,如果我们能想办法调整好亲子关系,反而可能尽速帮助宝宝走出困境。

  宝宝缺乏安全感的特殊表现
  杭杭2岁多的时候上了幼儿园,结果出现了很多令妈妈焦虑的问题。妈妈来咨询的时候,反映了杭杭的一些情况。据说,2岁多的杭杭对妈妈的关爱与依恋之情感人至深。当妈妈不在身边的时候,不管谁给了他点儿什么,他都会固执地留着带回家,送给妈妈。于是,“我要带回家给妈妈”成了他的口头禅。
 
  通常情况下,对小孩子来说,满足口腹之欲是最具有吸引力的一件事情,因此,面对美食,他们常常因抵挡不住诱惑而放弃另外一些东西。但是这个孩子不一样,尽管他也非常眼馋那些美食,甚至家长反映,在他情绪不好的时候,还需要通过美食来安抚他。按说,他对美食的渴望不会低于其他的孩子,即便如此,他也能抵挡住这种诱惑,将手中的美食原封不动地带回家给妈妈。这需要多么大的毅力才可以做到啊!令妈妈困扰的是,在一同入园的宝宝都已经完全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之后,杭杭的分离焦虑依然显得十分严重,几乎没有好转的势头。不仅如此,当照看他的人没有满足他的需求而导致他情绪不好的时候,杭杭甚至会脱离熟悉的人,转向陌生人求助,显得完全没有安全意识。妈妈将杭杭的这种行为简单地理解为他跟自己的感情深厚,并因此更加心疼不已。
 
  通过更为深入的交流之后发现,杭杭从小由保姆照看,前后换了几任保姆。平时,凡是照顾杭杭生活起居,陪杭杭外出玩耍等等事情一概由保姆代劳。妈妈虽然也每天都在陪他,但是这种陪同缺乏实质性的内容。每当杭杭要求妈妈陪他一起玩某些游戏的时候,妈妈通常都会将这个任务移交给保姆,或者敷衍了之。逐渐的,杭杭明白了,真正能够满足他需求的是保姆。并且,每换一次保姆,他都会很快就意识到,这个新进入家庭的成员才是他可以依赖的对象。这样的经历让杭杭出现了很多与众不同的地方——他试图通过给妈妈送礼物来与妈妈发生更多的联系,满足他对妈妈的依恋之情;对陌生人,他没有界限,所以缺乏亲疏之分;融入新环境的时候,他内心的焦虑变得很严重,长时间难以排解;当小伙伴们试图跟他一起玩耍时,他表现得十分警惕,甚至有时候因为不敢确定对方是否友善,他会先行攻击对方……
   杭杭之所以出现这样的一些行为,最本质的原因是他严重缺乏安全感,而非与妈妈的感情比一般的母子更深厚。如同杭杭一样,当宝宝出现以下行为时,可能就是缺乏安全感的信号:
  过分胆小怕生;
  与人相处没有亲疏之分;
  缺乏自信;
  过于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依赖他人,妈妈在与不在,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性;
 小小年纪就超乎寻常地关心妈妈;
  看起来很强悍,实际上非常敏感脆弱,富有攻击性。
 
  滋养宝宝安全感的两条通道
  要帮助宝宝建立起安全感,就要了解滋养宝宝安全感的两个通道。宝宝的安全感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内在的安全感,一是外在的安全感。内在的安全感取决于他是否具有足够的心理能量。这种心理能量的源泉就是爱。当我们满心期待那个小家伙降临时,母爱与父爱就汩汩而生了。因此,有没有爱不是问题,爱得是否恰当,传递爱的方式是否合适才是问题。
   正如前面提到的这位妈妈一样,现在很多父母都忙于事业,跟宝宝在一起的时间很少,偶尔有点儿时间能陪伴宝宝一会儿,也是处在一个缺位性陪伴宝宝的状态。所谓缺位性陪伴,指的是父母虽然陪在宝宝身边,但是与此同时,他们的心思却在别的方面,可能在考虑工作方面的事情,或者一边跟宝宝玩,一边在饶有兴致地看电视节目、上网、煲电话粥等等,于是,这种陪伴的方式就会严重影响他们陪伴宝宝的质量。偏偏婴幼儿直觉力非常发达,对父母这种敷衍性质的陪伴,他们会非常敏感,因此,他们可能就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来提醒父母注意——变得越来越难缠,出现莫名其妙的哭闹行为,每次离开父母都会显得过分的焦虑……
   另外一种情形则是父母为了帮助宝宝尽早独立,常常有意识地抽身,试图给宝宝更多自我管理的机会。但是父母过早的抽身往往适得其反。
   如果认真观察一下宝宝的行为,我们就会发现,实际上,从他会爬会走那天开始,他就有了强烈的探究外部世界的欲望,也就开始有了脱离父母的欲望。到2岁左右,宝宝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他们想要脱离父母约束的欲望变得越来越强烈。只不过他们的心理能量还不足以支撑他们去面对外部环境,所以他们会处在一个非常矛盾的状态:既想脱离父母的约束自由探索,又因为脱离父母而产生严重的恐慌感。所以,这个年龄的宝宝通常都会玩一会儿,掉转头看一眼旁边的妈妈,或者喊一声妈妈,等待妈妈做出回应。如果妈妈及时做出了回应,他们就会再度投入到周围环境之中。也有一些宝宝对父母的约束会表现得更强烈些,因此,在外面玩耍时,他们会时不时地跑到父母身边,投进他们的怀抱寻求安慰,然后再挣脱他们的怀抱,进入外部环境继续探索。宝宝这种短暂性回归的行为,本质上就是获取心理能量的一种方式。如果父母理解他们的苦衷,并且在该给予回应的时候积极做出回应,他的内心就会变得越来越强大,进而建立起强烈的安全感。只有建立起强烈的安全感,宝宝才会变得越来越独立。因此,独立不是父母逼出来的,而是宝宝自我成长的结果。
 
   不仅如此,在宝宝的心目中,每个家庭成员都有个先后的序位。排在第一位的是妈妈,之后是爸爸,再往后才是别的家人。如果妈妈这个角色缺位,或者虽然没有缺位,但是给予宝宝的陪伴是一种缺位性的陪伴,那么,宝宝就无法从妈妈这里获得足够的心理能量,于是,他只好寻找一个妈妈的替身,但是替身常常无法真正替代妈妈,因此就很容易带来问题。
 
  宝宝外在安全感的建立也主要取决于父母,因为,婴幼儿最早都是通过父母的眼睛去看待周围的世界的。如果在父母眼里,周围的一切是安全的,友善的,或者虽然有一些危险,但是可以通过某些方式规避,那么,他就会认同父母的这种看法,放心地投入到周围环境中去探索。但是,如果他透过父母的眼睛看到的都是危险,他就会退缩,逃避那个对他来说构成威胁的环境。因此,父母以什么样的姿态面对周围环境与人群,宝宝通常也会以同样的姿态去面对。透过父母,他学会了以恰当的方式去应对环境,因此知道深浅,懂得进退,这个时候,他的安全感才能比较好地建立起来。

   亲子关系:安全感补给站

   给宝宝足够的爱与关注,给宝宝足够的自由,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允许他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探索环境,同时,抚养人以轻松的态度面对发生的一切,敞开心扉接纳家人、朋友,宝宝就会在这样的抚养人影响下,获得更多的心理能量,变得更有安全感。
   倘若很不幸,宝宝已经因为各种原因出现安全感缺失的苗头,改善亲子关系就是改善这种状况的最佳途径。我们不妨试着这样去做:
 
  尽量多陪伴宝宝,经常性地给予他一个大大的拥抱。前例中的杭杭妈听从我的建议,以这样的方式给予了杭杭更多的关注,仅仅经过两周的努力,杭杭的状况就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很多父母都担心,如果这样去关注宝宝,会不会导致他更加难以独立?实际上不会。宝宝天生就有要独立的欲望,一旦他的安全感建立起来,他自然就会走向外部世界。虽然他还会不时地回归,从父母这里获取心理能量。但是终究有一天,他会勇敢地迈步走向更远处。

  避免自身的焦虑带给宝宝压力。很多父母在发现宝宝出现某些问题时,通常都会很焦虑,因为焦虑,就会急切地“逼”着宝宝去改变。但是,这样的方式于事无补。父母越是急着去改变某些事情,就会变得越焦虑。直觉力发达的宝宝可以轻易地感受到父母的这种焦虑情绪,也因此变得焦虑起来。同时,父母的“逼迫”会带给宝宝压力,导致他内心深处更加恐慌,更加害怕融入外部环境。此时,多提供机会让他接触外部环境,同时不给他施加压力,视情况引导他去关注外部环境中发生的一切,选择合适的时机陪同他一起试探性地融入环境,反而能提供给他更多逐渐积累经验的机会,帮助他重获控制。一旦他意识到外部环境没有那么可怕,他自然就会变得比较放松,并且试探性地融入外部环境。

  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当宝宝安全感缺失时,一个非常大的可能性是,他在通过这种方式向父母发出需要改善关系的信号。遇到这种情况,作为父母,我们就有必要反思一下我们的亲子关系,其他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实际上,这是一种间接的亲子关系),家长自身的状态是否出现了问题,而不是急着去扭转宝宝的行为。事实上,各种关系理顺了,家长自身的状态调整好了,宝宝的问题行为可能就莫名其妙地消失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孩子一出生就担负了帮助父母成长的责任,因此,作为父母,学着透过孩子的行为更多地向内看,去发现自身的问题,我们的心灵才能成长。我们的心灵成长了,才有可能拥有更多爱的能量,并将这些能量传递给宝宝,帮助他更好地成长。

育儿网广播

《聪明宝宝》杂志介绍

《心事·聪明宝宝》是一本针对0~3岁优质育儿全指导的实用育儿杂志。 关注:0-3岁宝宝的身心健康 受众:都会新手妈咪 特质:亲和 实用 趣味 时尚 关键词:育儿方法/育儿产品/育儿观 目标:让身兼各种社会身份、追求完美的都会新手妈咪能够轻松育儿、优质育儿。 所倡导的育儿主义:爸妈适性适才养育快乐宝宝,即根据宝宝气质、性格、特点教养宝宝。爸妈要把宝宝当作一个独立的人来对待,在日常生活中仔细观察宝宝,尊重他们的个人特征,帮助宝宝在智力、情感、社会技能、身体和个性等方面自然发展。希望通过专题企划、多种表现形式把这种教养意识渗透到爸妈平时的育儿生活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