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点爸爸时间

  经典情景:父爱就应该拒绝鸡毛蒜皮?

  女儿两岁时做了一个手术,手术协议上说了一大堆吓人的话,黄先生背着妻子签了字。签完后,自己背过身流眼泪,在妻子和女儿面前却又故作轻松。女儿做手术昏迷了两天,黄先生守在女儿床前,滴水未进。他激动地对医生说,只要能救女儿可以将自己的命献出来。女儿脱离危险了,黄先生默默离开,赶往工作岗位。女儿睁开眼没有看到满面憔悴的父亲,第一眼看到的是妈妈,她的小手拂过妈妈的脸,妈妈激动的泪滴落在女儿手上。

  说起这些,黄先生至今仍掩饰不住激动。他认为,父爱就应该如此大山般稳健,如大海般深沉,是那种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的壮烈。对于平日里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黄先生笑笑:“交给她妈吧!”

  女儿3岁了,至今见了父亲都显得陌生。原因是爸爸很少陪在女儿身边,至于做游戏,讲故事之类的事情黄先生更不屑。有一次读绘本,读到小兔子米菲生病,爸爸妈妈一同去看她,还给她带了礼物。女儿竟然问妈妈,我生病时爸爸来吗?妈妈给女儿讲了爸爸辛苦陪伴她的故事,女儿的脸上无动于衷,过了一会儿说:“不对,是妈妈在陪我!”

  问起黄先生听到这些是否心酸,他大度地摇头:“父亲的爱,就应该不求回报!女儿现在还小,我相信她长大后会懂。”

  黄先生一再强调,自己绝对不是不负责的父亲,该出手时一定出手,但是,他看不上日常生活中,一个大男人给予孩子鸡毛蒜皮式的琐碎的爱。

  情景分析:

  父爱可以体现在生活细节上

  黄先生说:“父母的爱,就应该不求回报!女儿现在还小,我相信她长大后会懂。”这样的话,存在着对父爱理解的误区。

  首先,黄先生说的不求回报,只是暂时,而不是长久的。作为父母,在孩子小时候,我们是强者,有着保护和照顾孩子的义务;作为男人,还有着外界更精彩的世界作为精神支撑,所以,孩子对父母表现得是否关心,是否亲密,在男性眼里似乎不那么重要。然而,随着孩子长大,随着父母的世界逐渐由外部的精彩转向家庭小圈子,随着年龄增长,父母开始关注孩子对自己的反应,开始希望与孩子有密切接触,开始希望他们尊重自己、关心自己。这几乎是每个父母都绕不过的规律。别忘了,孩子与父母的亲密关系以及尊重等情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漫长的生活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如果你想到有一天自己对孩子有强烈的心理需求时,是否还能说父母的爱是不求回报的呢?只不过是此时此刻,你不要求回报而已。

  黄先生说的不求回报,更多地是依自己的付出为标准,指的是孩子回报给父母感谢、关心,但实际上,父母对孩子的期待,远不止这些。我们希望孩子更健康地成长,希望他们快乐、乐观、坚韧。而孩子的这些素质让父母感到骄傲、轻松,从这个意义来讲,希望孩子优秀,本身就是父母对教育的回报需求。

  爱孩子是润物细无声的过程,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需要体现在生活小事上,需要让孩子感觉到同时能读得懂,而千万不要将父爱理解成一种高高在上的“清高”

育儿网广播

《母子健康》杂志介绍

《母子健康》杂志创刊于1992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优生科学协会主办。透过严谨而感性的编辑团队,专业并权威的专家顾问,以健康第一的理念,为准备怀孕的时尚女性,准妈妈和新手父母,提供全方位的育儿健康新知,关注身心协调发展,将医学常识融入实际生活,与父母一起共创和谐成长空间。《母子健康》拥有严谨,专业,温情的制作原则和编辑态度;提倡“爱孩子,爱生活,爱自己”的人文育儿生活理念。杂志全国发行37万册,每个月1日出版,发行渠道包括书报亭、超市及便利店零售;计生中心、母婴店、医院直投;订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