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与宝贝完美沟通

  生活情景
小区的宝贝们在小山坡上玩沙土,大家都不认识的5岁的鹏鹏来了——
他抢了2岁的津津的小铲子,津津茫然地把自己手边的小桶也递给了鹏鹏;
他抢了2岁半的甜甜的小铲子,甜甜愣了一下,随后“哇”的一下哭起来;
他抢了3岁的麦子的小铲子,麦子冲着鹏鹏大声地喊到:“这样不对”;
他抢了2岁半的强强的小铲子,强强“嘿嘿”一笑,然后在地上翻了个跟头;
他抢了2岁的叮叮的小铲子,叮叮摘了朵花递给鹏鹏,想要换回自己的小铲子。

  这时,小区的物业管理人员来了,他大声斥责妈咪们不应把宝贝们带到草地上来——
津津妈马上抱起津津,一边往外走,一边说:“真对不住,下回我们一定不这样了!”
甜甜妈“嚯”地站起来说:“就知道管这些没用的,小区也就这里能让孩子们玩玩,还指东道西的”。
麦子妈说:“这种所谓‘不准践踏草地’的规定,简直就是可笑!”
强强妈好像什么也没听见,从书包里拿出一本书,递给强强说:“我们来看书”。
叮叮妈笑着说,“孩子们玩得正高兴呢,再说这一片草地其实也早秃了。要不咱们物业明年春天在这里办一个活动,让业主们一起来这里种点儿什么吧!”

  专家解析
  你是哪一种沟通姿态?
  从上面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虽然5个宝贝和5个妈咪都分别面对着同样的“压力”,但是他们应对的方式却各不一样。值得注意的是,宝贝与各自的妈咪在处理不同压力的时候,态度却非常相似。
  萨提亚专家沈明莹说,按照萨提亚的“沟通姿态”理论,人们在压力下,对他人、环境和自己的应对或沟通方式被归纳为5种,从上面的案例中,我们  可以清楚地看到不同沟通姿态的特征:
津津及妈咪的应对姿态是“讨好”——只有他人,没有自己。
甜甜及妈咪的应对姿态是“指责”——只有自己,没有他人。
麦子及妈咪的应对姿态是“超理智”——只有情境, 没有自己也没有他人。
强强及妈咪的应对姿态是“打岔”——既忽略自己、他人,也无情境。
叮叮及妈咪的应对姿态趋向“一致性”——既有他人、自己,也有情境。

  (特殊设计1,可灵活的穿插在文中)
  维琴尼亚·萨提亚(Virginia Satir,1916-1988),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首席治疗大师,也被美国著名的《人类行为杂志》(Human Behavior)誉为“每个人的家庭治疗大师”。她一生致力于探索人与人之间,以及人类本质上的各种问题。她在家庭治疗方面的理念和方法,备受事业人士的尊崇与重视。

  (特殊设计2,可灵活的穿插在文中)
  萨提亚模式,是由萨提亚女士所创建的理论体系,又叫联合家庭治疗。其最大特点是着重提高个人的自尊、改善沟通及帮助人活得更“人性化”而不只求消除“症状”,治疗的最终目标是个人达致“身心整合,内外一致”。萨提亚模式不强调病态,而将心理治疗扩大为成长取向的学习历程,只要是关心自我成长与潜能开发的人,都可在这个模式的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

  与专家对话
  《妈咪宝贝》:为什么宝贝与妈咪在处理不同压力的时候,态度却非常相似?
  沈明莹:这些沟通姿态,都是我们在最初的家庭关系中,为了求生存和保护自己而习得的。当宝贝呱呱落地,在接触人际往来的最初岁月里,他们感觉到父母之间的互动,分别学习和父亲、母亲建立关系,并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沟通姿态。而这种姿态一旦在幼年的家庭生活中被培养起来以后,就会不断地在不同的情境下重复。
  比如,一个宝贝发现,只要顺从父母就可以赢得他们的喜爱,于是这种顺从和讨好的方式就会深深地印在他的意识里,从而影响他的行为一直到成年。因此,在他以后自己建立的家庭里,在他的工作中,他都会采用讨好的方式。而当他成为父亲或者母亲,他也并不能因为身份的改变,而自然改变自己的沟通姿态。

  《妈咪宝贝》:以上提到的几种妈咪的处理压力的方式,哪些不太恰当?
  沈明莹:萨提亚认为讨好、指责、超理智、打岔这4种模式都属于功能不良,也就是不理想的沟通姿态,只有一致性的沟通姿态是萨提亚所倡导的目标。这是因为前4种沟通姿态,很多人会因为无法面对内心的压力和冲突,而使自己付出代价。
  比如,习惯于“讨好”的人,自己也许没有意识到,这种“你的需要是最重要的,我有没有需要不重要”的方式,也是要付出的代价的:讨好成功,也失去了自我;讨好不成,愤怒会被压抑。而长期讨好,我们的消化系统也会出现溃疡、腹泻、便秘和呕吐等问题。

  《妈咪宝贝》:为什么一致性的沟通姿态是萨提亚所倡导的目标?
  沈明莹:在萨提亚模式中,有创造力、自信、负责任、接纳的沟通姿态就是“一致性”。学习“一致性”的沟通就是学习同时关注到自己、他人和情景,并做出最适合的回应。因为越一致,能量越不需要用来防御,生命力越能流淌。不过,“一致性”的沟通姿态只是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理想的方向,我们并不鼓励任何情况下都绝对做一致性的表达和沟通。

  《妈咪宝贝》:既然前4种沟通方式不理想,为什么有些时候我们还是要用呢?
  沈明莹:因为,即使是功能不良的沟通姿态,它们也有着各自对应的资源。在自己不自知的情况运用,它们可能会是功能不良的,但是在自觉的情况下,偶尔幽默的打打岔,缓和一下气氛;或者做些讨好的牺牲;或者理智的评述一下;或者率真的责备,都很可爱!

  不同类型妈咪自我调整TIPS
  如何你是“讨好”妈咪
  自我认识
  讨好的妈咪多少会给别人不真诚的感觉,自己也会忽略自己的感受。可能某些经历,让她对自我的评价比较低,她们委曲求全的取悦别人,来获得与他人的交往,或者平息事态。其实这是很让人心疼的,做出了很多牺牲。她们对别人的关怀、滋养、在意虽然是美好的,是值得珍惜的,但她们完全有理由认为自己是好的,自己可以帮自己站起来。
  拥有资源
  关怀的、滋养的、敏感的
  调整TIPS
  习惯于讨好的妈咪,改变的关键是觉察和表达自己的感受,关注自己的感受,倾听自己内在的声音,拿出勇气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对很多长期习惯于讨好方式的妈咪来说,表达自己的感受可能是很困难的事情,不妨从简单的事情和信任的对象开始练习。

  如果你是“指责”妈咪
  自我认识
  当我们了解愤怒是习得的自我保护方式,就会发现那个咆哮斥责的妈咪,只是用能量保护自己罢了。她们的无助、焦虑、害怕不希望被别人看到,她们是在指责别人和推卸责任,同时也是在保护自己。不过,她们在用指责表达的期待中,也有一份对他人的在意,甚至是关心和爱。
  拥有资源
  果断自信、有领导才能、有能量
  调整TIPS
  习惯于指责的妈咪,在原先的反应模式中只关注自己,那么尝试着放下“自己指责的手指”,平息呼吸,用好奇和关心,看看和你沟通的人有什么样的观点、感受和期望,然后选择内外一致的行为、语言反应给对方。关注、了解他人,是倾向于指责的妈咪最重要的练习。
 
  如果你是“超理智”妈咪
  自我认识
  这样的妈咪都很有权威的样子,有知识又注意细节。可也是脆弱和孤单的,可能成长中接触的感受是危险的,或是被忽略过的。她们很不容易地努力做个有价值的人,帮助别人理清逻辑和道理,只是难以表露感受。超理智和理智是不同的,不过一般难以辨别。
  拥有资源
  有知识的、注意细节、解决问题
  调整TIPS
  习惯于超理智的妈咪,一不留神就开始讲道理或罗列一大堆的数据、信息。这样的妈咪首先需要练习和自己的接触,再练习如何关注到别人的感受。习惯于超理智的人,最重要的是不要只用脑袋,要多用心和其他的感官去听、去看、去感觉。

  如果你是“打岔”妈咪
  自我认识
  这样的妈咪表现出了幽默和创造力,但是她们也有属于自己的孤单和焦虑存在。
  拥有资源
  幽默、自发性、创造力、好玩、有弹性
  调整TIPS
  习惯于打岔的妈咪,她们习惯了“生活在别处”,这回避了很多痛苦和不愉快。这样的妈咪要从关注情境开始,学会观察当前所在的情境。只有学会活在当下,才能进入与自己接触,和他人联结。  

育儿网广播

《孕妈咪》杂志介绍

《孕妈咪》:中国第一本UGC概念杂志,由目标读者群参与创作出版的互动式时尚孕育杂志,通过全方位沟通平台,推出国际领先用户出版模式的全新打造。《孕妈咪》向目标读者全方位提供与孕产期和新生儿生活密切相关的孕产、医护、营养、心理、消费等内容和资讯,帮助身心正在发生巨大变化的孕妈咪解决最实际的生活困惑,使孕妈咪安然的度过孕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