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妈妈会影响女儿的心理吗

  “尽管我能客观地说:我的长相还不错,我很容易跟人相处,但是在我的内心深处,仍然有一个声音说:你不好,你没有什么用处。”
  “我总觉得我婚姻的失败是我的过错,因为我不是一个好妻子。”
  “离婚后,我常常想,我是不是就是没资格得到一个好的婚姻,我常常问朋友:是不是离婚了女人就贬值了。”
  “当他移情别恋的时候,我想,是我不够好,不够优秀,他才会离我而去”
  “我害怕建立亲密关系,我害怕这样我会失去自我。”

  上面的这些表述,出自一些患有抑郁症的女性之口,抑郁症是一种复杂的、多方面的疾病,心理学界一致认为,重症抑郁j 由生物学和心理社会因素的交互作用的结果,而非单一病因所致。尽管不是所有女性都患有抑郁症,但是几乎所有女性都体验过抑郁的感觉:沮丧、无力感、无价值感和绝望。特别设计

  女性患抑郁症的可能是男性的3倍
  抑郁和悲伤是相似的,因为,这两者的失落感和伤心控制了人的感情。不过,抑郁的特点是自尊心的降低,与一些影响思维、睡眠、食欲、精力和行为的特定症状构成的综合征。

  对于抑郁,女性和男性有不同类型的失落感。大部分女性常常因为亲密关系破裂或出现危机而感到消沉,而男人是因为失去理想、对成功追求的目标而抑郁。心理学临床普遍认为性别间失落感的差异,说明女性更依赖于与他人的关系,更难取得个体独立和自立。
  在不幸的婚姻中,女性患抑郁症的可能性比男性高3倍,有不幸婚姻经历的女性有一半患抑郁症。在幸福婚姻中,抑郁症发病率非常低。如果抑郁症源自女性对婚姻的过分依赖,那么这些关系的丧失导致了抑郁症,并且寡妇比鳏夫更容易患抑郁症。美国心理学家RADLOFF在1980年流行病学的研究发现,在丧偶的人中,男人比女人更易患抑郁症;但在已婚、离婚或者分居的情况下,女性则比男性更易患抑郁症。

  “好女人”更容易患抑郁症
  从一开始,父母倾向于对男孩和女孩有不同的反应:父母阻止男孩依恋需要的表达,迫使他们独立,但允许女孩要求亲密、承诺和支持。最终,男孩变得富  有独立性、冒险精神和成就感,女孩则更加忍耐、富有养育的责任感。

  大量研究显示,男性比女性更具有以活动为中心的关系,而女性比男性更易维持亲密的感情关系。传统文化中,女性更容易被定义为牺牲者和顺从者,文化对女人的要求是“用牺牲自我来表达对男人的支持”,而一部分女人和一些虐待自己的男人结婚,因为“他太可怜了,如果我不对他好,就没有人对他好了”,施虐和受虐往往是相对应的关系,受虐的女人很容易患上抑郁症。
  因此,一个善良的、处处为他人着想的、忽略自己内心感受的“好女人”患上抑郁症的可能性更高,而那些文化中定义的“坏女人”,往往更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更多关注自己的快乐与享受,遇到不满也更容易发泄出来,因此患上抑郁症的可能性反而降低了。
通常女性努力通过对话消除自我与他人之间的隔阂。如果对方总是无反应,女性无法从对方得到感情,会增加其对依恋的不安全感,也使她更加生气,依附行为更迫切,但却进一步赶走了对方。他离她越远,她就变得越气愤和焦急,就会依附得更紧,她对关系感到不安,就会变得更加不自立,更加看不起自己。

  抑郁的女性往往受到自己母亲的影响
  抑郁的女性在童年时,往往有不安全感和被抛弃感,而她们的母亲处理感情关系的方式,也会给她带来巨大的影响。当成人的依恋关系反映了亲子关系中的不平等时,女性会体验无力和无助的情感,像童年时感受到的恐惧,包括害怕被抛弃一样。

  除了熟悉的怕被人抛弃的恐惧外,女性还感受到无名的焦虑,而这种焦虑来自对自我的遗弃。女性通过取悦自己认为重要的人来抵消这些恐惧,而这种需要取悦别人的情形使女性觉得感情依赖,女性健康的依恋需求(希望去爱和被爱)变形为依赖(帮助—取悦—顺从),实际上是在不平等的两性亲密关系中,由一代代的女性演变出的生存策略。抑郁女性往往从母亲那里知道,在婚姻中不要直接与他人的差异产生冲突。
  32岁的徐娜,在两年前患上抑郁症,她有一个7岁的女儿。徐娜在离婚前受到老公的虐待,她说她从不花时间自我享受,如画画、看电影等,“因为他不希望我这样。我爸爸也不希望我妈妈这样,当她出去与朋友打麻将回家后,赶紧换上在家干活时穿的衣服,这样,爸爸就不会认为她出去过”。
  徐娜说,她如何不通过与老公直接交锋而解决长期的冲突:“我老公说,不要去扎耳朵眼,最后我还是扎了,但是我等了很多年,因为他是不会同意的”。
  徐娜明白这种方式对女儿的影响:“我知道,我也在教女儿间接地这样做,而不是直接的反抗,让女儿知道发生了什么”。但实际上,女儿所学到的是“继续”吗?女儿看到的,除了丈夫对妻子有权威性外,他还有权告诉她,如何对待她的身体;女儿从母亲身上学到避免直接冲突的必要性,得知公开冲突会带来分离的威胁,知道假装服从,实际上比说出自己的想法更有效。
  因此,一个女孩很早就学会去创造随和的外表,允许自己有不真实的亲密感。这些相互作用的模式在一代代人之间产生,使男人在亲密关系中有特权感,而女人在表达她们的需要时遇到困难。

  抑郁的母亲往往造就抑郁的女儿
  很多抑郁女性描述了她们在童年的时候,受的教育一直都是如何对男性需求做出预测和反应,然后她们就会用相似的人际模式来教育自己的女儿。母亲们如何对待女儿和她的丈夫及其他男性,女儿就会观察并内化她的方法。

  大部分的女儿会注意到,她们的母亲在对待男性世界与对待女性世界的不同。若是母亲与父亲的关系不平等,女儿便开始认识到她母亲经常服从父亲的  需求。通过类似这样的行为,母亲其实是在指导女儿,如何生活在父亲主宰的世界里并得到认同和爱护:男性更为权威,取悦他们,以他们的需求为先,接受他们的价值观。成长中的女儿就会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女性的权力无论是在表面上,还是深层次上,都会被男性权力所控制和取代。
  尽管女儿们似乎拒绝她们常从父母那里学到的而自己又不喜欢的东西,但这些已经深深地扎根于她们的内心深处。当母亲开始注意到的时候,女孩已经长期模仿,并且成了个性中不可缺的一部分。成年之后,如果女性把爱护别人和自我牺牲等同起来,她就特别容易患上抑郁症。

  抑郁母亲更容易把不满发泄在孩子身上
  心理专家曾将患抑郁症的女性和未患抑郁症的女性进行比较,发现抑郁症的女性比未患的女性对别人怀有更多的敌意,而宝贝大多是敌意的发泄对象。

  研究表明,女性抑郁中增强的不满情绪常常偏离丈夫、情人等关系,而转向了宝贝。抑郁母亲与宝贝间的相互作用带有破碎、缺乏热情、不友善、对宝贝需要爱的表示无动于衷的特征。
  为什么宝贝成为敌意情绪的对象?甚至这种情况比在丈夫身上体现得更明显?临床资料表明,很多时候,抑郁女性并不向丈夫表达不满,因为她认为还需要丈夫的感情支持,虽然她们很生气,但由于害怕产生不良后果而不敢表达。但是,她们不害怕对宝贝产生的后果,因此宝贝成了自己向配偶表达不出的气愤的错误对象。
  而一些抑郁的母亲,期望女儿能满足自己的感情需要,期望女儿给自己生活的勇气,因此对女儿寄予过高的期望,并且向女儿提出要求,从而给女儿过大的心理压力。女儿因为对妈妈的爱而拼命努力,最终容易造成压抑内向的个性;另一部分女儿,由于叛逆而渴望过早独立生活,因而容易早恋,或是过早陷入一个不成熟的婚姻。

  最重要的是“求救”和“自救”意识
  当强烈感到需要爱、支持时,并认识到没有人会给她时,抑郁女性会生自己的气,自责自己,进一步陷入无望和因生气而产生的自责中。

  抑郁女性在不幸福的关系中丧失自我的体验,试图通过改变自己去满足所爱的男人的需要来建立亲密关系,但这种“我自己处于微不足道的地位”的改变导致的不是真正亲密的感情,而是自我价值的贬低。
  心理学研究表明,抑郁症产生于无能力与所爱的人建立或保持有帮助的、真正的关系。支持及亲密对女性抵御抑郁非常重要的。患抑郁症的女性过分依赖认同感和自尊间的联系,她们最需要的是发展更多的自主和自立。
  因此,一个抑郁女性,如果要想女儿不重复自己的模式,就要发展出自己独立的内心世界,为自己寻找支持系统,用实际行动告诉女儿,没有必要假装顺从,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一个曾经受到抑郁母亲影响的女儿也要明白,母亲的顺从和牺牲是不健康的,是在维持一个假象,自己要想避免母亲的不利影响,就不能像母亲一样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
  当然,仅仅明白这个道理是不够的,还需要付诸实践,而抑郁女性最重要的,是“自救”和“求救”的意识。当自己陷入抑郁的时候,需要有意识地寻求心理专业人士的支持,也需要寻求亲友的支持。只要有“求救”和“自救”意识,并付出行动,抑郁的程度都会得到减轻,甚至消失。

育儿网广播

《妈咪宝贝》杂志介绍

《妈咪宝贝》:准妈咪和0-3岁宝贝家庭 身边最贴心的孕•产•育•教专家由近百位国内顶级专家指导的孕产育教专业杂志,是母婴传媒的领导者!肩负倡导科学育儿理念和全面提升中国家庭健康素质的使命,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致力于孕、产、育、教领域的科学知识普及,提供专业、权威、全面的知识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