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读懂孩子的爱之语(1)

  
  Part1: 调查:宝贝儿,你觉得爸爸妈妈爱你吗?
  含含说:爸爸妈妈不爱我,因为他们总是会对我大喊大叫,不像蓓蓓妈妈那样。
  艾艾说:妈妈不爱我,因为我想让她抱的时候她不答应,老是说我长大了让我自己走,可是我就是想让妈妈抱抱。
  淘淘说:爸爸不是很爱我,他总是很忙,从来都不会来参加我的幼儿园活动,别的小朋友的爸爸妈妈都来了,他总是不来。
  丫丫说:我觉得妈妈不爱我。因为妈妈很会做好吃的,我过生日想请小朋友来家里一起吃好吃的,妈妈总不答应。
   
  当宝宝们的妈妈看到记者调查到的宝宝的话时,本能反应就是感到心里很委屈:为什么自己那么爱宝宝,宝宝却觉得自己不爱他?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难道妈妈真的不爱宝宝?还是宝宝真的“冷漠”,根本感受不到妈妈的爱?
  其实,大多数父母都爱自己的宝宝,并且也希望宝宝能感受到自己的爱,但是很少有父母知道如何才能充分地表达这种爱?宝宝如何才能觉得被爱?
  原来,每个宝宝都有他自己感受爱的特有方式,如果要让孩子感受到被爱,我们必须学习了解他们独特的爱语,比如,身体的接触、肯定的言词、精心的时刻、接受礼物、服务的行动……总而言之,父母无条件的爱,才能让宝宝知道他们被爱得有多深。
  本期特别策划教你读懂孩子的爱之语,将你的爱有效地传达给孩子。

  Part2真实案例解密孩子的五种爱语

  身体的接触
  对很多孩子来说,身体接触的爱语比肯定的言词、接受礼物、精心的时刻或服务的行动都显得更大声,没有身体的接触,他的爱箱永远不会满盈。

  情景1:
  姗姗晚上睡觉前,总会对妈妈说:“妈妈,摸摸后背。”妈妈就会很轻柔地抚摸她,姗姗很惬意,她歪着头望着妈妈笑,对妈妈说:“妈妈,我喜欢这样,我喜欢和妈妈在一起。”妈妈也会笑着对姗姗说:“妈妈也喜欢和姗姗在一起。妈妈爱姗姗。”姗姗就在这样惬意的感觉中进入梦乡。
  情景2:
  乔乔妈妈一直抱怨乔乔不懂事。乔乔妈妈说:“当我洗碗时,乔乔会走到我的背后用手遮住我的眼睛。如果我走过他身边时,他会伸出手来捏我的手臂。当我经过他的房间,如果他躺在地上,他就会抱住我的腿。有时,他会把我的双手拉到背后。当我坐在沙发上时,他常常伸手弄我的头发,但因为我告诉过他别碰我的头发,所以他已经不再这么做了。”但乔乔在家总是显得有些郁郁寡欢。
  情景3:
  壮壮非常羡慕玲玲,因为玲玲妈妈经常会抱抱玲玲、亲亲玲玲,但壮壮妈妈却不肯这样对待壮壮。壮壮妈妈说:“妈妈希望你能长成一个小男子汉,不能这样亲亲抱抱的。”

  点评:
  情景1中,姗姗的爱语是身体的接触,这种接触传达出父母的爱。许多研究表明:常被人握着、拥抱和亲吻的婴孩,比那些被人长期甩在一边且无人碰触孩子更容易发展出健全的感情生活。拥抱和亲吻是表达这种爱语最常用的方式,但是仍有其他方法能达到相同的目的。例如:春春爸爸把1岁大的春春轻轻地向空中抛举,恒恒妈妈绕着儿子团团转使他开怀大笑,等等。
  情景2中,乔乔的表现是因为,乔乔的主要爱语是身体的接触。这些年来,他之所以要碰触妈妈,乃是因为他要妈妈触摸他。乔乔想从妈妈这里得到爱的努力却遭到妈妈的拒绝。如果下一次乔乔再捣蛋时,妈妈回报给乔乔一个大大的拥抱,相信乔乔一定会开心极了。
  情景3中,壮壮妈妈觉得没有必要给小壮壮太多的拥抱,因为她觉得身体的
接触或多或少会使一个小男孩女性化。其实小男孩与小女孩同样需要身体的爱,但小男孩子接受的通常比小女孩少。事实上,孩子得到的爱越多,孩子的自尊心与性别认同会更加健全。
 
 
  建议:让孩子在与父母的身体接触中感受到爱
  当妈妈用身体接触孩子时,妈妈的爱的信息会大声且清楚地传达给他们。一个温柔的拥抱能把爱传给任何一个孩子,但对需要这种爱语的孩子而言,温柔的接触就能把爱强烈地传达出来。相反地,如果妈妈用身体的接触表达怒气或敌意,妈妈会深深地伤了这个孩子。打骂会伤到所有孩子,而对爱语是身体接触的孩子来说,这是致命的一击。

  理解触摸对孩子的重要性
  身体的接触是最有力量的爱语之一,它大声地喊着:“我爱你!”碰触孩子的重要性可不是近代的观念,所有孩子都需要人触摸,而且,聪明的父母都了解触摸孩子的重要性。他们也发现让孩子接受其他重要成人的温柔触摸很重要,例如:祖父母、老师触摸。那些需要身体的接触为主要爱语的孩子需要更多的抚触,但所有的孩子也都需要成人的拥抱与抚摸,才会感受到“我爱你”的事实。

  给孩子的身体接触不要因为年龄增长而减少
  小孩子在出生后的最初几年,需要大量身体上的接触。幸运的是,拥抱和抚摸婴儿几乎是妈妈的天性,而父亲也会积极地对幼儿付出感情。
  但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现代的父母接触孩子,已不如以前他们的父母接触他们那么频繁了。现代父母的工作时间很长,回家后常常都累垮了。如果一位母亲出外工作,她必需确定替代者能常触摸孩子。孩子是会整天都被亲切地抚摸,或会被搁在婴儿床上,没人照顾没人爱呢?即使是一个婴儿,也能分辨温柔的接触,或精暴急躁的举动。父母们要能确保自己不在时,孩子会得到出于爱心的照顾。
  当一个婴儿渐长并变得比较活泼时,身体接触的需要并不会减少。拥抱、亲吻、地上摔跤、骑马打仗或其他好玩的爱的接触,对孩子的感情发展都极为重要。孩子每天需要很多有意义的身体接触,父母要尽可能地做出这种爱的表达。如果爸爸或者妈妈的天性不是一位“拥抱者”,或许会觉得这种方式违反了自己的自然倾向,但是,当了解爱的触摸对孩子的重要性以后,相信就会有改变的动机。

  学习孩子的爱语 从触摸自己开始
  如果身体的接触是孩子的主要爱语,而妈妈本身却不是一个天生喜爱碰触的人,然而你愿意学习孩子的爱语,就从触摸你自己开始吧!首先,妈妈可以举起手来触摸自己的手臂,从手腕开始慢慢地摸到肩膀,按摩一下自己的肩膀;现在用另一只手,在另一边也照样做一次,然后用双手摸头发,顺便按摩头皮,再把双脚放在地上坐直,带着节奏拍拍腿。如果愿意的话,把一手放在胃上,然后屈身向前,摸脚并按摩脚踝,最后坐起来,说:“好啦,现在我办到了。我触摸了自己,也可以触摸我的孩子了!”
  对于那些从来没有触摸过或对触摸浑身不自在的人这个练习是打破身体接触之障碍的第一步。或许要一天一次重复做这个练习,直到有一天鼓起勇气主动碰触孩子。一旦开始行动,便可以设定一个目标每天触摸孩子。最后,你每天可以碰触孩子好几次。每个人都能学会身体接触的爱之语,而且如果它是你孩子的主要爱语,更值得妈妈们尽力一试。

  小结:当孩子的主要爱语是身体接触时
  
对于了解这种爱语的孩子,身体的接触比说“我爱你”、送礼物、或花时间跟孩子在一起等,更能传达爱意且更深入。当然,他们从所有爱语中都能感受到爱,但对他们来说,传达得最清楚并最大声的就是身体的接触了。没有拥抱、亲吻、轻轻拍背,或其他用身体表达爱的方式,他们的爱箱就无法充满。
 
  宝宝心语
  杰杰说:“爸爸妈妈都爱我,妈妈早上送我去幼儿园,都会亲亲我,和我说再见。我喜欢让妈妈亲我。”
  可可说:“我觉得爸爸妈妈非常爱我,因为爸爸每次经过我身边的时候,总会撞一撞我,然后,我们会在地上摔起跤来。他真好玩!而妈妈总是抱我,亲我。
  西西的爸爸经常出差,但她觉得父亲特别爱她。她说:“爸爸每天都打电话,说很想我,一回家就会抱着使劲亲我,我也爱爸爸。”

  肯定的言词
  养育工作不是只按照直觉去做就可以,因为每一个孩子都不同,用他们各自的主要爱语,把爱传达给他们则是非常基本的要求。对于主要爱语是肯定言词的孩子,再也没有比听到父母或大人在口头上肯定,即赞美和鼓励的话更能使他们感受到被爱了。

  情景1:
  菲菲是个性格有些内向的小姑娘。可不管菲菲参加幼儿园的什么比赛活动,妈妈总是到场为菲菲加油,并且活动结束后总会对菲菲说:“看到你这么努力,妈妈很高兴。”
  妈妈还告诉菲菲,参加活动或比赛的主要目的不是要做第一名,而是要尽力而为。有时候菲菲犯了错,妈妈也会劝孩子别担心,只要继续努力就会做得更好。在妈妈的鼓励下,现在菲菲变得越来越积极开朗啦。

  情景2:
  幺幺的妈妈总爱大声地命令幺幺不许大喊和尖叫,但幺幺觉得妈妈要自己做她自己都还没学会的事情,这太不公平了。所以他不理妈妈的要求,常常和妈妈对着干。

  情景3:
  有一天,妈妈看到花花跟邻居的历历一起玩橡皮泥。妈妈便走过去蹲下身对花花说:“我很高兴看到你跟历历一起玩橡皮泥,和小朋友一起玩玩具,比花花自己一个人玩玩具会更很开心,对不对?”花花用力的点点头,开心的笑了。
 
  点评:
  情景1中,菲菲妈妈很有智慧地使用肯定的言词。肯定孩子比较有效的时机是当孩子完成了一些他自觉很好并且应受夸奖的事情时。对于明确事件的赞美,这点显得特别真实。例如,菲菲妈妈说:“看到你这么努力,妈妈很高兴。”这句赞美的话可能就起到正面的作用。小孩子很会区别恰到好处的赞美与那些只是讨好他们的话,并且他们会视后者为虚伪。
  情景2中的幺幺妈妈则在用不对的态度传递对的信息。一个正面的信息若用负面的方式传递,所获得的就是负面的结果。很多父母把引导当成禁令练习。“不要这样……不要那样……不然……”这些都是好的警告,但不足以引导孩子发展向好的方面发展。禁令确实是父母引导的一部分,但绝不是主要的部分。负面的引导是必要的,但只是我们引导孩子的一部分。充满爱心、正面的引导才是孩子最迫切需要的。
  情景3中花花妈妈对花花说:“我很高兴看到你跟历历一起玩橡皮泥,和小朋友一起玩玩具,比花花自己一个人玩玩具会更很开心,对不对?”类似这利话能给孩子一个内在的动机来对抗聚敛的习惯。因为对一个宝宝来说,几乎每个生活经验都是新的。学习走路、说话或骑小自行车都需要勇气。父母说的话若不能鼓励孩子,就会打击孩子的努力。而受到鼓励的孩子,他们也会自然产生一些愉悦的感受来滋养自己的内心。

  建议:用肯定的言词滋养孩子内在的价值与安全感
   
  亲切和挚爱的话、赞美和鼓励的话,以及所有能给予正面引导的话都是在说:“我在乎你。”这种话如同柔和、温暖的雨水落在灵魂的心田里,能够滋养孩子内在的价值与安全感。即使这些话说得很快,它们却不会很快地被遗忘。一个孩子可能因为一些肯定的话而终生受益。有些孩子从别人肯定的话中感受到最大的爱。这些言词未必是“我爱你”三个字。
 
  对孩子说亲切的爱的话
  
在了解话语的意义之前,孩子们就能接收感情的讯息。音调高低、语气柔和度、关心的气氛等等,都能传达感情的温暖和爱。所有父母亲都会对他们的宝宝说话,而宝宝所了解的是配合身体的靠近而有的,例如父母脸上的表情和亲切的声音。
    因为孩子倾向于思考具体的物品,所以当父母表达爱的时候,必须帮助孩子了解其意义。当孩子能够把“我爱你”跟挚爱的感情联想在一起时,这三个字就具有更大的意义,而它常常代表的是身体的亲近。例如:当妈妈在小宝宝睡前,手中抱着他,口里念故事书给他听,在故事进行中,若孩子感受到温暖和爱的时候,妈妈可以轻轻地说:“小宝贝,我爱你。”
  一旦小宝宝开始了解你说“我爱你”这名话所代表的意义时,妈妈就能把这三个字应用在其他方面或场合,命名它们与日常生活中的一般事件连结,例如:送孩子出去玩或上幼儿园时。妈妈也能把爱的话语与自己对孩子某些事情的真心赞美结合在一起。就像菲菲妈妈做的一样。

  给孩子真实且恰当的赞美和鼓励

  父母对孩子地赞美和鼓励是应该是真实且恰当的。妈妈的赞美应该是针对孩子所做的事,或者在成就,或者在行为,或者在他有意识表现的态度上。所以我们提倡的赞美,针对的是孩子有能力控制的事情。
    如果父母的赞美和鼓励给得太频繁,这些话正面的效益就很小。例如,“你是个很好的女孩子”之类的话,这样获得的正面效益就不高。其中一个原因是有些孩子因为太惯于得到这种赞美,以致他们觉得这是很自然的,并且总是期待得到赞美。一旦面临没有受到赞美的情况时,他们可能就认为自己出错了,并且焦虑起来。当他们看到其他孩子并没有接受那么多捧场时,他们可能会纳闷这些孩子为何会那么过度地渴望赞美。
  还请父母们记住一点,恰当和真实的赞美和鼓励地目的不在于光宗耀祖,而史帮助孩子发展对他将来有用的特质。

  建立一个“肯定的言词”记事本
    如果你认为“肯定的言词”是你孩子的主要爱语,但你又很不会说肯定的话,建议你准备一本名为“肯定的言词”的记事本,当听到别的父母对孩子说肯定的言词时,你就把它记录在记事本中;当你读到养育孩子的书时,也把其中肯定的话语记在上面。然后对着镜子练习说这些话。你越常说它们,越会变成你自己的,然后再找机会对孩子说这些话。
    如果你发现自己又回到以前责备与否定的模式时,要对孩子说抱歉,表示你也知道这些话会伤人,不过它们并非代表你对他们的看法,请孩子原谅你。你应该告诉他你一直想要成为好父母,你深深地爱他,并且希望更有效地把这爱传达给他,到时候,你就能革除旧习惯并建立新的行为模式。

  小结:当孩子的主要爱语是肯定的言词时

    对于主要爱语是肯定言词的孩子,再也没有比听到父母或大人在口头上肯定更能使他们感受到被爱了。但反过来说也是真的——责备的话会深深地伤害到他们。尖刻和批评的话对所有的孩子都有害,而对主要爱语是肯定言词的孩子,这些负面的话语就更具毁灭性了。并且,他们可能把这些话藏在心中,咀嚼很长一段时候。

  宝宝心语
 
  露露说:“我爱妈妈,因为她爱我。她每天告诉我,她爱我。我不知道爸爸是不是也爱我,因为他从来都不说爱我,总是板着脸。”
  莎莎说:“我的爸爸妈妈很爱我,我做的不好时,妈妈也不生气,妈妈总是说我很聪明,会做好的。”
  巍巍是一个活泼、坦率的孩子,他自信父母很爱他。他说:“我的妈妈爱我,我的爸爸也爱我。妈妈每天下班都说‘你想妈妈了吗,妈妈好想你呀!’我也想妈妈呀!”

  精心的时刻
   尽管很多人谈论精心的时刻,但大多数孩子都缺乏它。即使是父母心肝宝贝的孩子,也有可能带着空空如也的爱箱四处流浪。妈妈,你们想想,自己是不是一直在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求,没有满足他在感情上的需要,是不是给孩子的精心时刻还没有排入自己的时间表中?
   其实,当你花时间跟孩子在一起时,你就是在创造一个终生难忘的回忆。你一定希望孩子因这些美好的回忆蒙受祝福。当孩子的爱箱保持满盈的时候,他们会有健全和奋发向上的记忆。

  场景1:
   4岁的妮妮抱着妈妈的腿说:“妈妈,我们去玩玩!”
   “现在不行”妈妈说,“妈妈要做饭呢,做好后妈妈再跟你玩。”
   过了一会儿,妮妮又回来求妈妈一起去玩。妈妈说:“小宝贝,妈妈告诉过你,妈妈必须先做饭,现在你自己先玩,几分钟后,我再去找你。”
   妮妮过来一会儿又回来了,掀着妈妈的围裙,嘴里哼唧着:“玩玩儿嘛!”
   最后,妈妈终于把饭做好了,母女两一起共度了一段游戏时光。
  场景2:
   小贝很喜欢和爸爸一起打球,帮爸爸一起擦洗车子,和爸爸一起去理发。幼儿园要开亲子运动会,请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参加。可是爸爸临时开会,通知老师不能参加运动会,虽然比赛很热闹,可是小贝显得没精打采的。会议结束得比爸爸预想的早,爸爸立刻决定赶去幼儿园。当小贝终于看到爸爸的时候,小贝开心极了。
  情景3:
  菲菲很喜欢在睡觉前听妈妈讲故事。每天晚上,洗完澡,菲菲都会拿出故事书,静静地等妈妈来讲故事。这天,妈妈心里惦记着自己的一篇策划方案,给菲菲讲故事的时候没有平常那么入神,希望能快快过完这30分钟的讲故事时间,回到书房把方案写完。可是,菲菲好像成心作对一样,不断地要求妈妈再讲一个故事,再讲一个故事……妈妈觉得自己真的是精疲力竭了。
 
   点评:
   场景1在妮妮看来“和妈妈一起玩儿”能使她感受到妈妈全神贯注的注意力,她能从中感觉自己被爱了,这种确定的感觉对她很重要,所以妮妮一直在妈妈身边磨蹭,一再地回来。她心里由一个小小的声音在告诉她:“妈妈喜欢陪我一起玩儿,就是爱我。” 如果妈妈在做饭之前,先给妮妮15分钟的精心时刻,全心全意的陪伴孩子做游戏,她大概就可以安安静静地做完饭了。然而,妈妈却把这些重复的要求视为干扰,有些妈妈甚至会把孩子的这种行为视为无理取闹,而把孩子打发回房间关禁闭。这些妈妈认为,爱就是给孩子做好吃的,就是服务周到,让孩子不饿不冷,但是这只能代表妈妈理解的爱,而不是孩子所能感受到的爱。
   场景2中的爸爸知道小贝最喜欢和自己在一起,在会议结束之后赶去小贝的幼儿园,这让小贝觉得他对父母来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他觉得自己真正地被爱,因为他完全单独拥有父母。给孩子精心的时刻意味着父母必须做出时间上的牺牲,代表做父母的要放弃一些事情。并且,孩子通常在父母筋疲力尽、忙得不可开交或情绪不好的时候表达他们的需要。但是,从长远的眼光来看,很多似乎迫在眉睫的事情其实根本没什么大不了,而该在孩子身上做的事却关系到孩子的一生。
   情景3 的妈妈虽然在陪伴孩子,但是没有用心去陪伴,这30分钟对于孩子来说不是精心的时刻,而是敷衍的时刻。给孩子时间、与孩子同在对孩子来说表达的是:“你很重要,我喜欢和你在一起。”菲菲妈妈着急去写自己的方案,在讲故事的时候,必然会在语气、速度、姿态上不自觉的表现出赶时间,这样的30分钟,相反会让孩子觉得妈妈的心不在这里,自己不重要。与孩子在精心的时刻,妈妈可以完全暂时放下自己的烦恼,活在当下地和孩子在一起,给孩子建立温暖、分享、柔和与轻松的睡前仪式。
 
   建议:规划精心时刻,传达爱
   用正面的眼神接触传达爱的信号
   大多数父母把眼神的接触主要用在负面的事情上,例如,责骂孩子或是发布明确的指示时。而精心的时刻必须包括愉快、充满爱的眼神接触。用关爱的眼神直视孩子是一种很有力的沟通方式,能将你心中的爱传到孩子的心中。
   大多数的眼神接触应该是愉快而充满爱的。如果只在孩子使你高兴时才这样看孩子,你就掉在有条件之爱的陷阱中了。这会破坏孩子的个人成长。若你想给孩子足够无条件的爱,一个关键方法就是透过正面的眼神接触。有时候,家人会以拒绝看对方作为惩罚的方法。这是很残忍的,孩子绝不会忘记这种伤人的对待。孩子特别会将不看他们的眼神解释成不认同他们的表示,这将进一步打击他们的自尊心。别让你对孩子表达爱的方式受到孩子是否使你高兴的控制。不管孩子的行为或其他情况如何,你要始终一致地爱孩子。
 
  和孩子分享思想和感情
  精心的时刻不仅可以用来一起从事积极的工作,也可以用来进一步认识你的孩子。当你花时间跟孩子在一起时,你自然会发现自己和孩子在各方面都能无所不谈。小宇爸爸说:“在我开始定期和孩子一起打篮球之前,我的儿子不爱说话。”小宇爸爸和小宇一开始常常讨论篮球的技术问题,现在,他们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当一个父母在教孩子如何在篮球场上投三分球,教孩子如何用滑板时,甚至一起洗碗盘、做晚餐时,就常会制造出一个亲密无间是亲子环境和亲子关系。
 
   规划精心的时刻
   需要注意的是,计划相聚的时间也不排除自动发生的临事决定,如果有需要妈妈可以随时更改计划。但是如果没有计划,妈妈往往会发现自己跟孩子精心时刻其实少的可怜。你往往会把别人排进自己的行事历程中,但为何偏偏遗漏了孩子呢?孩子会感激你因重视跟他们一起而愿意对其他的活动说不的做法。
   孩子的生活重心主要围绕在家庭。妈妈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和努力在准备家庭的精心时刻上。首先,吃饭的时间和一起吃饭的方式可以用来做规划。定期的家庭聚餐,比如在周末或者某个特定日期全家人一起动手做大餐或者包饺子,这样的家庭聚会能让每一个人都有被需要的感觉,特别是小小的孩子,他们也能从这样的活动中了解到自己在爸爸妈妈的眼中是非常重要的。第二,爸爸妈妈假期带孩子出去旅行,和孩子在一起,给孩子一整段单独完整的不受干扰的亲密时间,让孩子也独享爸爸妈妈的时间和爱。第三,和孩子在固定时间做一些固定的事情。比如说,妈妈一周花两个晚上跟女儿散步,或者爸爸和儿子在家洗碗,享受一些父子时间。
 
   小结:当孩子的主要爱语是精心时刻
   如果精心的时刻是你孩子的主要爱语,你可以确定:没有足够的精心的时刻和集中的注意,将会使孩子哭闹不安,以为父母不是真的爱他。
  精心时刻的焦点是在注意力上,她的意思是给予孩子全心的关注。它传达的意思是:“你很重要,我喜欢跟你在一起。”这使孩子觉得他对父母来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他觉得真正地被爱,因为他完全单独拥有父母。
 
   宝宝心语:
   1,北北:我知道父母亲都爱我,因为他们跟我一起玩。
   2,麦麦:我爸爸上周带我去钓鱼。我不喜欢钓鱼,但我喜欢跟爸爸在一起。在我生日的第二天,妈妈和我去动物园。我最爱的是猴子园,我们看见一只猴子吃香蕉,真好玩。
   3,小靓:我知道爸爸爱我,因为他花时间跟我在一起。我们在一起做很多事情。


  给予礼物
 
   给予及接受礼物是表示爱的有力方式。在给予礼物的时候,效果常常会延续到好几年以后,最有意义的礼物会变成爱的象征,而那些真正表达爱的礼物,则是爱之语的一部分。然而,孩子必须觉得父母真正关心她。礼物不仅是物品而已,而是深具意义的爱的表示。
   请记得,你要持续充满孩子的情绪箱子,虽然他们现在可能不知道你给了多少,但当他们年纪渐长时,他们会回想起并体认到你的爱与他同在是最佳的礼物。
 
   情景1:妈妈:“乐乐,房间太乱了,把不玩的玩具收起来。”“妈妈帮我收拾。”乐乐冲妈妈撒娇。“你把房间收拾干净,妈妈送你一件礼物。”“真的?”乐乐眼睛一亮,乐颠颠地把散落在地上的玩具一件一件放到玩具箱里。
   情景2:“齐齐,想不想吃冰激凌?”“想!”齐齐满怀期待。“那齐齐今天可以吃一只冰激凌,不过吃了冰激凌就不能缠着妈妈和你玩,妈妈要和王阿姨去超市,你和爸爸在家。”
   情景3:悠悠妈妈工作很忙,还经常出差,很少有时间陪悠悠,但是妈妈很爱悠悠。为了弥补自己对悠悠的愧疚,每次出差回来妈妈都会给悠悠带一件礼物,但是悠悠却没有妈妈想象的欣喜,悠悠只是看一看玩具,就放在一边和奶奶去玩了。
    点评:
   情景1中,妈妈提供礼物的目的是叫孩子清扫房间,这就不是一个真正的礼物,而是服务的报偿。
   情景2中,妈妈应允给孩子一个冰激凌,目的是叫他和爸爸在家玩,不缠着妈妈。这个冰激凌也不是礼物而是贿赂,是用来操纵孩子行为的。尽管孩子可能不懂得“回报”或“贿赂”等字眼,但他们了解这个概念。
   情景3中,虽然妈妈是真心诚意地送给孩子礼物,但是由于忽略了孩子对于爱的深层感情需要。这类孩子很少公然表示他们的痛苦和需要,但会用间接的方式表示他们的感情,这类处置和忽略礼物的方式是这类孩子需要爱的典型例子。
 
   建议:给孩子选择适合的礼物
  使礼物产生更大的效益
   给予的恩典与礼物的大小和花费的关系几乎微乎其微,但他在每一方面都与爱息息相关,现在,身为父母的我们并不常把生活必需品作为礼物,而是当做必须供应给孩子的项目。而且我们依然常带着爱心为孩子的真实益处把它们送给孩子。如果我们不把礼物当做一种爱的表示呈现出来,孩子会把它当做“应该得到的东西”来接受,也因此无法体会到礼物背后的爱。
     
  不要把礼物当做爱的替代品
  如今,大部分孩子清醒的时间父亲不在家,而且过半数的母亲出外工作,他们对于没有足够的时间跟家人在一起都有极大的负疚感。虽然爸爸妈妈真的爱孩子,但似乎不可能供给孩子所需的情绪安全感与自我价值感。许多父母买了太多礼物来做为自己对孩子关注的替代品,这些父母企图用礼物当作医治他们失控生活的万灵丹。
  孩子接受了这种欠缺考虑的礼物之后,终究会看穿他们真正的本质,也会从这当中得知至少有一方父母把礼物当做真爱的替代品。这会使孩子变成物质主义者且喜欢操纵别人,因为他们学会了用不正当的礼物操纵人的感情和行为。这种替代品将使孩子在人格和诚信上产生悲剧性的后果。
  送礼物要有节制
  父母在孩子表示多种爱之后,然后买很多礼物给孩子,使他们的房子看起来像杂乱无章的玩具店。这种不节制的做法使礼物失去了特别的意义,孩子的礼物数目多过了他所能体验的爱,最后会变成没有任何礼物具有的意义,而这种孩子对接收礼物的热情也就消失殆尽了。这些玩具对他反而变成了一种负担,因为父母期待他把礼物整理得有条有理,整整齐齐。
 花大钱买礼物,就像带孩子去一个玩具店,说:“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属于你的。”孩子开始可能兴奋一阵子,但当他四处乱闯一会儿之后便冷淡对之。适当的玩具应该帮助孩子学到如何愉快的集中注意力。为了实现这个目的,父母和祖父母或许要给孩子比较少而不是比较多的玩具,而且是经过仔细选择、有意义的礼物,而不仅是外观好看的物品。
   选择有意义的礼物
  当你送礼物给孩子的时候,心中要有一把尺子——礼物应该真的是爱的表达。如果它们是服务的报酬或是贿赂,就其本质而言就不该称为礼物。这样,为孩子的益处且作为爱的表示而选购的礼物,才能按着它的本质被孩子所享有。
  除了新年礼物和生日礼物外,很多礼物应该有你和孩子共同选择,尤其当孩子长大对衣服,鞋子而有较多意见时,这点特别重要。孩子也会特别渴望非必要的玩具,当你无法供应他们所求的一切时,便要考虑到他们个别的喜好。这个考虑包括区别该渴望是短暂还是长久的、健康或不健康的,且要考虑到这玩具带来的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效果。无论何时,都要明智地选购孩子真正需要的玩具。
  礼物也可以用家庭用品来制作,年幼的孩子还没有金钱的概念,礼物是做的还是买的,对他一点都不重要。如果这个礼物能刺激他们的创造力,就很有意义,且能使你与孩子在爱中紧紧相系。
 
  小结:当孩子的主要爱语是接受礼物
  大多数孩子都对礼物回应得很积极,而主要爱语是接受礼物的孩子,当他们收到礼物的时候,他们的反应就更强烈。主要爱语是接受礼物的孩子,总是对接受礼物这件事十分看重,他们希望礼物有包装,或是以一个独特和创意的方式赠与。他们认为,这些都是爱的表示,当他们打开礼物时,会觉得非常特别,并且要你全神贯注的看着他们的一举一动。请记得,对他们来说,这是爱所发出来的最大的声音。他们将礼物视为你和你的爱之延伸,并且他们想与你分享这个宝贵的时刻。一旦打开了礼物,他们会拥抱你,会对你感激不尽。
 
  宝宝心语
  走进贝贝家,贝贝就会牵着你的手,带你看她的玩具,很自豪地告诉你:“这都是爸爸妈妈给我的礼物,这是我五岁生日时妈妈送的,这是爸爸出差带回来的……”一件一件都记得很清楚。
  小米有一个不离身的小布娃娃,别人问她,她就会说:“这是妈妈给我的礼物,妈妈上班了,我抱着娃娃,想妈妈了,就亲亲娃娃,就像亲妈妈。妈妈爱我,我也爱妈妈。”
  妈妈和可可散步,可可跑在前面,一个阿姨说:“可可的小裙子真漂亮呀!”可可跑回妈妈的身边,自豪地说:“这是妈妈给我买的!”

  服务的行动
  
当你知道自己将来有一个小孩时,你就开始做全职服务了。孩子需要父母服务的行动,并且从父母的行动上感受父母的爱。
 
  情景1:中午了,妈妈说:“妈妈要给昭昭做饭吃,昭昭想吃什么?” 昭昭因为妈妈没有兑现诺言正在发脾气,不高兴地说“不吃,什么都不吃!”妈妈为了哄昭昭开心,想出来一个主意,“妈妈带你去吃汉堡包,好不好?”“好!”昭昭果真开心了。
   情景2:“莉莉,帮妈妈把垃圾扔到垃圾桶好吗?”“不嘛,我还要看动画片。”过了一会儿,莉莉看完动画片,跑到妈妈跟前,“妈妈,今天中午你给我做西红柿炒鸡蛋好吗?”“可以,不过你先把垃圾扔到垃圾桶。”

   点评:
   身为父母的你们当然要服侍孩子,但主要动机不是取悦他们,主要目的在于做最好的事情,因为做最能取悦孩子的事情,可能不是表达爱的最好方法。
   情景1中,妈妈为了哄昭昭开心带昭昭吃汉堡包,昭昭很高兴,但这不是给她最好的东西。
   情景2中,妈妈把服务的行动视为操纵孩子的方法,孩子年纪尚小,他们更需要服务,如果服务变得功利化,会让孩子怀疑妈妈的爱,缺少安全感。
 
   建议:让孩子从父母的服务中感受到爱
   提供适合孩子年龄的服务
   父母所做的服务行动应该适合孩子的年龄,做孩子不能为自己做的事情。比如,为4岁的孩子铺床是一个服务的行动,但8岁的孩子就能自己做了。孩子不需要等到上大学才会使用洗衣机和烘干机,大学可没提供这种课程,如果父母因为太忙以至于没时间教孩子,或是父母要求太完美而不让孩子来做,这非但不是爱孩子,反而是害他们裹足不前。
  因此,服务的行动有一个中间的阶段。我们需要服侍孩子,但当他们做得到的时候,就得叫他们服侍自己,并且服侍别人。当然,这并非简单和快速的过程。教孩子做饭所花费的时间远比自己做要多很多。如果目的只是把饭菜摆到餐桌,那倒不如比自己做每一餐饭。但是,如果你的目的在于爱孩子——关注他们的最大益处——你就会想到要教他们做饭。激励孩子学习服务的最好方法,就是在教导之前或正在进行的时候,使他们看到你对家庭的真爱行动,诚如你已经服侍他们很多年了。
  为孩子服务时内心要充满爱
  因为服侍一个孩子要持续好多年,而且这些事情总是既繁杂又普通,有时候,这些父母甚至可能会觉得自己是被孩子套牢的奴隶,如果他们抱有这种态度,这种情绪会自动传给孩子,让孩子觉得他从这些服务中得不到爱。
  爱的服务并非有些人所害怕的奴役。因为,奴役是从外面加诸于身上的工作,叫人做的不心甘情愿。而爱的服务则是一种从内心激发出来的愿望,想要把自己的精力投注在别人身上。爱的服务是一份礼物而不是一种日用品,并且是出于自愿,而非外力的强迫下做的。父母若带着怨恨的心情服务,孩子的物质需求或许会得到满足,但他的情绪发展将会受到很大阻碍。
  因为服务是每天都要做的,即使是最好的父母也需要不时地停下来检视一番,以确保自己的服务行动所传达的是爱。
  父母要以身作则
  父母是孩子学习服务的榜样,借着榜样的力量,他们首先享受到充满爱的服务行动,当他们长大并且能够表达感激时,可以逐渐把命令改成请求。请求不是要求,当孩子被命令去做事时,要他们表示感恩,简直难如登天。这当中的不同,有如“向你的父亲说谢谢”以及“你能向你父亲说谢谢吗?”之差异。请求是一种比较缓和、防止怒气,并帮助我们积极愉快的方法。
  当孩子快成熟时,他们会逐渐注意到别人做在他们身上的事,也会意识到父母从前为他们所作的事。当然,他们不会记得谁替他们换尿布或喂奶,但看到别人的父母这样照顾婴孩时,他们就会知道自己也享受过这种服务。由于确信真的被爱,他们就会感谢所得到的食物,也会变得更能留意说故事的时间与家庭游戏,以及父母教他们骑脚踏车,帮助他们做家庭作业,生病时的照顾,受伤时的安慰、带他们到特别的地方购物与送礼物给他们等等。
  而且,这些孩子也会注意到他们的父母也服侍别人,因而学会服侍病人或接济不幸者。他们会加入帮助别人的行动计划,特别是那些不同于日常生活的服务。当父母与孩子一去做这些服务时,这些活动会变成学习助人为乐之本的最佳功课。
  无条件地为孩子服务
  在服务的时候必须小心谨慎,不能带有条件。若父母只因为了孩子的行为令他们满意才服务他们,这种服务的行为就是有条件的。这些会察言观色的孩子会学到,只有在受惠者身上有某些他希望得到的东西时,他才会服务对方。
  许多父母想改变孩子的行为。通过积极或消极的强化方法,对于某些特定行为给予奖励或惩治。这对于管教孩子来说或许会有些用处,例如,用来矫正孩子不肯改变且重复发生的问题。但行为矫正与服务别人的行动没有关系,那是一种操纵人的方法。相反,要实践服务的行动需通过无私的关切和爱心。时间一到,这种动机自然会改变孩子的行为。
 
  小结:当孩子的主要爱语是服务的行动时
  真正表达爱的服务行动,可以和大多数孩子进行感情层次的沟通。然而,如果服务是孩子的主要爱语,那么服务行动就最能表达你的爱。当父母辨识和回应这些请求并用充满关爱和正面的态度予以协助时,孩子会带着充满的爱箱满意离开。但是,如果父母拒绝这些请求或用粗暴和批评的话回应,孩子可能也会骑着修好的车子离开,但是却会带着一个失望的心情。
  如果说孩子的爱语是服务的行动,并不代表你必须有求必应,只是说你对这些请求特别敏感,孩子的每项请求都需要你的体贴且充满爱的回应。对孩子而言,父母的服务行动出自于充满感情的爱。当孩子的主要爱语是服务的行动时,父母会学到,服务就是爱。
 
  宝宝心语
  1岁的彤彤最喜欢让妈妈给她穿衣服,妈妈边穿边和彤彤说话,彤彤也会咿咿呀呀地回应。彤彤定是在妈妈轻柔的动作、语气中感受到了爱,所以才会那么愉快。
  新年联欢会上,艾艾穿着妈妈亲手做的演出费,逢人便说:“这是妈妈亲手做的哦,我要穿着演出的。”一脸的自豪。
  乐乐说:“妈妈最爱我了,妈妈会做我爱吃的菜,可好吃了。”瞧,服务就这么简单,但孩子感受到了妈妈的爱。
  “爸爸,我的机器人不能动了。”亮亮一脸沮丧的举着机器人给爸爸看,爸爸拿过来,三下五除二就给弄好了,亮亮惊喜地望着爸爸,在爸爸的脸上亲了一下:“爸爸真好!”

  

育儿网广播

《心理育儿》杂志介绍

针对0-6岁儿童成长中的各类心理、行为、情感等方面的问题,给出专业见解与指导;从中医学的角度关注宝宝的身体健康,依据中医理论对孩子进行日常养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