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年龄宝宝的排尿训练
虽然每个孩子的排尿功能有较大的个体差异,对于排尿训练的时间也不应扣得太死,但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
3岁以后宝宝尿床怎么办
为孩子设置一张日程表,以便每天进行记录。孩子尿床时,努力寻找可能导致尿床的因素,如未按时睡眠,睡前过于兴奋,白天过于激动,傍晚液体摄入量太多等,并记录在日程表上。当孩子不尿床时,便把一颗星画在日程表上,并给予口头表扬或物质奖励。定期(一般为2周)与医师会面1次。
-
怎样训练宝宝夜里不尿床?
4岁多的宝宝有时夜里还会尿床,大约有12%的孩子到6岁时还偶尔尿床,只要不是夜夜如此频繁,父母不必过虑。每当宝宝尿床的时候,千万不要责骂他,因为不是他故意这样做的,他心里已经很愧疚了。更不要对他施加压力,否则会使宝宝产生自卑感,影响心理健康。
-
宝宝尿床原因多
一般说来,宝宝在1岁或1岁半时,就能在夜间控制排尿了,尿床现象已大大减少。但有些孩子到了2岁甚至2岁半后,还只能在白天控制排尿,晚上仍常常尿床,这依然是一种正常现象。大多数孩子3岁后夜间不再遗尿。但是如果3岁以上还在尿床,次数达到一周两次以上,就不正常了。尿床在医学上称为夜遗症、遗尿症。尿床也是病?听起来挺新鲜的,其实 一点儿都不稀奇。
-
宝宝尿床的原因
引起小儿尿床的因素:遗传因素,夜遗尿通常在家族中显性遗传,若父母都曾为夜遗尿患者,他们的孩子便有3/4机率尿床。若父母一方有曾为尿床患者,他们的孩子有1/2的机率患病。
-
新生儿的日常护理
新生宝宝出生后,医生会向他的眼睛滴入特殊的眼药水,以免发生感染。有时这种眼药水会有轻微的刺激,但是在三天之内就会自行消失。有时新生宝宝的眼睑会因为分娩时作用在面部的压力而有一些浮肿。
-
新生宝宝健康攻略
在这一月龄中,室内安全事故比较多见的是由床上坠地。由于家人往往认为宝宝还不能翻身,也不会爬,不会掉到地上,所以就粗心大意,宝宝单独睡觉时,没给小床加上护栏,也没用东西挡住。宝宝近两个月时,脚部力量增强,反复蹬着被子,身体会移动到床边,偶尔就容易掉下床去。
-
1—2个月聪明宝宝从智能开发开始
如何训练1—2个月聪明宝宝的智能呢?我们从下面开始做起哦。
-
1—2个月宝宝健康小课堂
帮宝宝测体温,应在宝宝完全安静的状态下测量,即在不哭闹、无过度活动时。测前先把体温计的水银柱甩到刻度35℃以下,用棉花蘸酒精擦拭消毒后使用。测腋窝温度时,应先轻轻擦干腋窝的汗,再将体温计水银头放入腋窝中央夹紧,5分钟后取出读数。看体温计的数字时,应该用右手拇指、食指及中指横持体温计,取水平位置观察,以温度计上白色不透明部分作为背景,前后转动体温计,以便清晰地看到红色的水银柱线。宝宝正常体温应为36.5℃—37℃。
-
1~2宝宝生长发育特征全知道
动作发育:8周大的宝宝,趴在床上时,可以短时间地将下巴抬离床面45度。两三个月时,宝宝就可以把下巴、肩部和部分胸部都抬离床面,用上肢支撑部分体重。这时父母要看护好宝宝,以免宝宝俯卧在床上时,因呼吸不畅而窒息。
标签大杂烩
文章 孕妇 饮食营养 饮食 怀孕 早期教育 教育 胎儿 生长发育 游戏 亲子互动 胎教 语言行为 营养 性格 多动症 早期发育 家庭教育 宝宝 早期开发 健康 孩子 亲子游戏 孕期 理财 婴儿心理 幼儿园 父母 安全 智商 家庭 母乳喂养 儿童教育 育儿书籍 喂养 孤独症 运动 心理健康 幼儿教育 感知觉 智力开发 疾病 生育 幼儿 兴趣 发育 接种 自我保护 护理 肢体行为 智力 睡眠 性爱 胎儿发育 交往 情绪 父子关系 性教育 个性 育儿 健康护理 儿童健康 玩具 腹泻 亲子教育 注意事项 分娩 优生 感冒 疫苗 学习障碍 婴儿发育 肌肤护理 胎教方法 妊娠 好奇心 习惯 母乳 性生活 发热 母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