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儿肥胖的特征表现
在现实生活中,任何年龄的小儿均可发生肥胖。一般轻度小儿的单纯性肥胖症除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30%外,其他症状不明显。
标签:小儿肥胖,类别:其它疾病
-
小儿肥胖的类别分类
根据脂肪细胞数和脂肪的分布分类,有许多始于小儿期的肥胖者,脂肪细胞数可增加2~4倍。脂肪细胞数增加者属于多细胞性肥胖。
标签:小儿肥胖,类别:日常生活
-
肥胖小儿成年后的影响
有报道,大约有60%~80%的肥胖小儿成年后依然肥胖。小儿期肥胖与成年后肥胖的关系,有人认为6岁以前肥胖的小儿大约有25%的可能是成年后超重,而当他们的肥胖持续到青春期时,成年期肥胖的危险性就会增加到75%。
标签:小儿肥胖,类别:其它疾病
-
预防小儿肥胖 从这些方面着手
小儿活动消耗所需的能量,是能量平衡中最大的变量,一个活动量大的小儿消耗的能量可以是一个安静不动小儿的2至3倍,因此好动的小儿不易肥胖。
标签:小儿肥胖,类别:日常生活
-
降低肥胖小儿热能的摄入
对于中度和轻度肥胖的小儿,采用每天减少1050~2100kJ(千焦耳),即250~500千卡热能的摄入,这是一个可取的方法。
标签:小儿肥胖,类别:饮食营养
-
小儿肥胖后会有哪些疾病
小儿肥胖后由于体内脂肪多,活动时耗氧量明显增加,会造成患儿胸壁增厚,腹部脂肪堆积,膈肌抬高,致使胸廓、膈肌运动受限,影响肺容量及血液循环,出现呼吸浅速、肺泡换气不足等现象,进而引起低氧血症,俗称通气不良综合征。
标签:小儿肥胖,类别:其它疾病
-
小儿过于肥胖有哪些隐患
若小儿的体重超过同性别小儿按身高(身长)计算的平均参考体重的20%以上,就称为肥胖症。例如,身高1米的男孩的平均参考体重是15.30千克,如果超过18.36千克就为肥胖。婴幼儿时期,胖孩子惹人喜爱,而且往往长得比同年龄的-孩子高大,因而人们常以胖瘦来衡量孩子长得好不好,却忽视了肥胖给孩子带来的隐患。
标签:小儿肥胖,类别:常见疾病
-
怎样有效预防小儿肥胖
小儿肥胖是指皮下脂肪积聚过多,当体重超过同性别、同身高体重均值20%以上时为肥胖。其主要原因是吃得太多。由于吃得多,每日摄入的热量超过了消耗量,剩余的热量就转化为脂肪积聚在体内。而且胖孩子一般都不太喜欢运动,更使消耗减少;因而体重日增,而体重越重活动就更不方便,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小儿肥胖也有一定的遗传因素,父母亲都胖所生育的孩子中有约2/3发生肥胖。近年来的研究认为06基因与肥胖有关。
标签:小儿肥胖,类别:饮食误区
-
减轻体重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身体也会越来越胖,患高血压的概率也就越高。大体上,11岁以上、肥胖度超过50%的儿童有15%会患上高血压。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不对高血压加以治疗,10岁后仍然肥胖,其长大成人后患高血压的概率很高,因此必须要尽快对肥胖加以治疗。
标签:小儿肥胖,类别:其它疾病
-
肥胖症的对症食疗法
引起肥胖的原因分2类:一类是病理性致肥,主要是因为内分泌失调,体内脂肪代谢障碍;另一类是生理性致肥,主要是因为饮食失控,致使体内脂肪过量堆积。足部按摩疗法有较好的减肥效果,而且不会产生副作用。对于内分泌失调引起的肥胖症,足部按摩重在调节内分泌功能,从而调节体内的脂肪代谢;对于因摄食过多引起的肥胖症,足部按摩重在调节胃肠道的功能,减少食物的摄入,从而减少脂肪的堆积。
标签:小儿肥胖,类别:饮食营养
标签大杂烩
文章 孕妇 饮食营养 饮食 怀孕 早期教育 教育 胎儿 生长发育 游戏 亲子互动 胎教 语言行为 营养 性格 多动症 早期发育 家庭教育 宝宝 早期开发 健康 孩子 亲子游戏 孕期 理财 婴儿心理 幼儿园 父母 安全 智商 家庭 母乳喂养 儿童教育 育儿书籍 喂养 孤独症 运动 心理健康 幼儿教育 感知觉 智力开发 疾病 生育 幼儿 兴趣 发育 接种 自我保护 护理 肢体行为 智力 睡眠 性爱 胎儿发育 交往 情绪 父子关系 性教育 个性 育儿 健康护理 儿童健康 玩具 腹泻 亲子教育 注意事项 分娩 优生 感冒 疫苗 学习障碍 婴儿发育 肌肤护理 胎教方法 妊娠 好奇心 习惯 母乳 性生活 发热 母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