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长应该给孩子自己的空间
我们虽然不是有意的,可实际上总是纠缠不休。如果我们哪怕只是怀疑自己有不讲分寸的迹象,那么这时理想的办法是回避一下,沉默一会儿。要做到这一点相当不容易。我们由于对义务与责任的不正确理解,促使自己干涉孩子的事情,固执己见,使用威吓手段,兜圈子,直到使孩子赞同我们才罢休。于是,秘密被戳穿了。它的魅力消失了。双方都伤心和失望。还有的时候,我们发觉自己无端地涉足于孩子的秘密。而在结束这-一次令人讨厌的谈话时,我们会为自己使用过于激烈的言辞,说了与情况不符的责备话,而感到局促不安。
标签:家庭教育方法,类别:父母之道
-
良好品格可以使孩子受益终生
品格是立人之本,知识是成才之基。儿子的德育很健全,如果“腹有诗书气自华”岂不更是锦上添花?这得益于儿子上幼儿园。儿子十分不满意我每天最后一个接他出幼儿园,只好提前上小学。入学前我告诉他:“想上学可以,但是一定要比别的小朋友学得好,不然还要退回幼儿园;如果到初中不好好学,就要退回小学。就这么短短的几年光阴,一去不回。退回幼儿园,妈妈没面子,你也不光彩,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要用实力证明,自已是最棒的!”我把这种思想根植于儿子脑海中。
标签:家庭教育方法,类别:父母之道
-
到底该让家长痛苦还是让孩子痛苦
对于最有预见性的母亲来说,最不快的时刻莫过于她不能再做抱窝的母鸡,从自己的羽翅下把雏儿放走,让他们自食其力的时候。没有理由以种种借口来拖延这个时刻的到来。说什么,孩子还很纤弱,他四年前做过阑尾手术,应该吃母亲特殊调剂的食物,他还不能在院子里玩耍,在那里,我的上帝,他会大汗淋淋,他也不能和小朋友们去散步,他一定会忘记穿羊毛衫,等等。这样一来,母亲整天怕这怕那,而儿子也被一种意识折磨着——他觉得自己身体不健全,他比自己的同龄伙伴虚弱。
标签:家庭教育方法,类别:父母之道
-
错爱是孩子一生难以承受之重
对孩子的爱要用对方式,不要因为错误的方式而误了孩子将来的幸福。父母对孩子的爱自古到今都一直被称颂,但是如今很多父母在表达爱上用错了方式,造成孩子心理和人格上的不正常的成长,后患无穷。希望父母能够正确拿捏好爱的力度,试着在让孩子独立的前提下用心去爱她。
标签:家庭教育方法,类别:父母之道
-
有“网瘾”是因为孩子内心缺失
很多父母都很反对孩子玩电脑游戏,唯恐孩子一玩成瘾。可是电脑游戏其实只是一个游戏,并不是毒品,它和我们小时候玩的游戏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只是它的过程可能会更复杂、有趣。想一想,几乎没有一个孩子不对游戏成瘾的,小时候我们跟伙伴们一起玩过家家、捉迷藏,不也经常玩到天黑以后,爸爸妈妈出来寻找才肯回家吗?现在的孩子找不到那么多的伙伴,只能在电脑上,在那个虚拟的世界里跟人玩耍,其实是一个性质的。玩到起兴,他们也会全身心地投入进去,跟我们忘了回家是一样的,只是很多家长把孩子的这种状态当成是病态的“网瘾”,其实是不恰当的。
标签:家庭教育方法,类别:父母之道
-
不能剥夺孩子的处事权力
很多父母把孩子当个宝,什么事情都要替孩子包办,有的甚至想要知道孩子的一切,包括隐私,这样他们才能放心,其实这样做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
标签:家庭教育方法,类别:父母之道
-
孩子明知故犯 家长如何对症下药
我们时常可以看到的一个现象,即孩子们的明知故犯行为,在大人明确地告诉不要做这种事后,孩子的反应是“我偏偏要做”。这种行为令人十分恼火、费解,不懂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其实孩子明知故犯的目的不外有4种:
标签:家庭教育方法,类别:父母之道
-
走出“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误区
有的家长们,不了解儿童的心理,不掌握教育的规律,对子女的教育常常采用简单粗暴的方法。由于恨铁不成钢,只要发现子女有不随意的地方,轻则斥骂、重则责打。在这种“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思想支配下,有的把子女打成了残废之子,有的甚至把孩子活活打死,酿成了人间悲剧。用打骂的方法对子女进行教育,其危害是非常严重的:
标签:家庭教育方法,类别:父母之道
-
怎样巧妙的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
在大人看来也许很无聊的问题,小孩却会一而再、再而三地提出质疑。一位母亲说:“又要工作、又要照顾小孩,有时候又得与老师沟通。当忙碌、疲劳时,听见小孩问一些无谓的问题,会觉得很烦。”
标签:家庭教育方法,类别:父母之道
-
有技巧的惩罚孩子的小倔强
当孩子特别想实现自己的愿望时,他也会倔强地和大人作对,就像下面场景中的斯尔克一样:斯尔克在起居室里发现了一个看上去好好吃的桃子,非要不可。可是这个多汁的香桃却是斯尔克3岁的表妹的,所以妈妈建议再到厨房里去拿一个桃子来。可是这个替代品一点儿也没让斯尔克高兴起来,即使这个替代品并没差到哪儿去,所以她不情愿地跟在妈妈后面,一脸气愤地看着妈妈削桃子。削好之后,妈妈把桃片放在一个盘子里。突然,小姑娘一抬手便把盘子打翻了,桃片滑落在桌面上。“你什么也得不到了。”妈妈遗憾地说道,但她的语调很平和。然后她把桃片收拾起来。大约一分钟后,她突然说:“看看,我这儿有什么好吃的!”我们还记得前面说过,调动孩子的热情常常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好吃的!好吃的!……”孩子高兴极了,然后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一样,狼吞虎咽地把桃子吃下去,脸上充满了喜悦的神色。
标签:家庭教育方法,类别:父母之道
标签大杂烩
文章 孕妇 饮食营养 饮食 怀孕 早期教育 教育 胎儿 生长发育 游戏 亲子互动 胎教 语言行为 营养 性格 多动症 早期发育 家庭教育 宝宝 早期开发 健康 孩子 亲子游戏 孕期 理财 婴儿心理 幼儿园 父母 安全 智商 家庭 母乳喂养 儿童教育 育儿书籍 喂养 孤独症 运动 心理健康 幼儿教育 感知觉 智力开发 疾病 生育 幼儿 兴趣 发育 接种 自我保护 护理 肢体行为 智力 睡眠 性爱 胎儿发育 交往 情绪 父子关系 性教育 个性 育儿 健康护理 儿童健康 玩具 腹泻 亲子教育 注意事项 分娩 优生 感冒 疫苗 学习障碍 婴儿发育 肌肤护理 胎教方法 妊娠 好奇心 习惯 母乳 性生活 发热 母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