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孤独症的病因
1991年Folstein 和 Piven报道孤独症的单卵双生子同病率为82%,双卵双生子同病率为10%。
-
孤独症的流行病学资料
孤独症患病率各国报道不一,但近年来在世界各地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根据Fombonne 2003年综述的资料,1966年~1991年孤独症的患病率为4.3/万,而1992年~2001年达到12.7/万。
标签:孤独症,类别:流行病学资料
-
“冰箱父母”养出孤独孩子
大量的研究者为寻找孤独症的原因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依然无法揭开孤独症发病的神秘面纱。但有专家提出:专家提出:孤独,是因为有“冰箱父母”。
标签:孤独症,类别:幼儿心理
-
孤独症的症状标准
症状标准:在下列1.、2.、3.项中,至少有 7条,且 1.至少有 2条,2.、3.项至少各有 1条.
标签:孤独症,类别:临床特征
-
儿童孤独症的定义
儿童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亚型,以男孩多见,起病于婴幼儿期,主要为不同程度的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
标签:孤独症,类别:定义
-
怎么对待儿童孤独症
儿童孤独症起源于婴幼儿期,是一种终生性、固定性、严重的全面精神发育障碍疾病。临床上以严重孤独、对别人全面缺乏情感反应,言语发育障碍,刻板运动和对环境缺乏反应为特征的一类疾病。大部分3岁之内发病,少数起病于3岁之后。发病率2~4/万。
-
儿童孤独症护理
与父母和周围人交往能力障碍。如回避眼光接触、依赖行为不佳。缺乏交往活动或不与小朋友建立伙伴关系,对游戏不感兴趣或不主动,不懂游戏规则、行为不规;语言和非语言交流能力障碍表现为:不语或模仿别人的言语,只限自己感兴趣的话或事。与别人交谈时,或以词、短句作为情绪表达,而非对话式交流,或不会用代词“你”、“我”、“他”等。
-
警惕22种儿童心理异常
总而言之,不管孩子多大,只要是发现孩子出现行为异常、学习困难、睡眠障碍、性格缺陷、情感障碍、社交不良、性角色偏差等情况,都应该及时带孩子去儿童心理门诊,请儿童心理医生和你一起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
孤独症儿童
对于富有洞察力的父母来说,孤独症的迹象在孩子30个月大之前便表现出来了。孩子可能对自己被抱起来、对搂抱表现得毫无兴趣。他可能是一个那种所谓的“乖”宝宝,躺着不动,很少哭,睡觉时间很长。间或可能会有一阵无明显原因的尖叫。
标签:孤独症,类别:行为习惯
-
婴幼儿也会患“孤独症”吗
婴幼儿孤独症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严重影响婴幼儿身心健康的疾病,据初步推算,我国约有50万婴幼儿罹患此症。令人遗憾的是,这样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至今尚未被我国大多数人所认识,甚至连多数医生也没有早期识别诊断的能力。以往医生们往往都笼统地将孤独症诊断为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精神分裂症或多动症等,以致延误了对症治疗的时机。
标签大杂烩
文章 孕妇 饮食营养 饮食 怀孕 早期教育 教育 胎儿 生长发育 游戏 亲子互动 胎教 语言行为 营养 性格 多动症 早期发育 家庭教育 宝宝 早期开发 健康 孩子 亲子游戏 孕期 理财 婴儿心理 幼儿园 父母 安全 智商 家庭 母乳喂养 儿童教育 育儿书籍 喂养 孤独症 运动 心理健康 幼儿教育 感知觉 智力开发 疾病 生育 幼儿 兴趣 发育 接种 自我保护 护理 肢体行为 智力 睡眠 性爱 胎儿发育 交往 情绪 父子关系 性教育 个性 育儿 健康护理 儿童健康 玩具 腹泻 亲子教育 注意事项 分娩 优生 感冒 疫苗 学习障碍 婴儿发育 肌肤护理 胎教方法 妊娠 好奇心 习惯 母乳 性生活 发热 母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