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婴儿的睡眠时闻表
现在,宝宝在夜里睡得很安静,很少醒来,白天睡觉也极有规律——每天大概几次,每次为1到1.5小时。具有典型性的是,宝宝在清晨醒来之后,白天第1次睡眠为大约2小时'午饭后不久会有第2次睡眠,而下午的睡眠时间通常介于3点与4点之间。
-
给新生儿进行哺乳的时间和次数
原则上讲,给小婴儿喂奶不要过于要求定时,一般是孩子想吃就可以喂,这对孩子和母亲的乳房都有益,刚出生不久的婴儿,每次吃二三分钟,就可以休息休息再吃。但是,二三周以后,可以在10分钟左右吃完必需量的70%~80%,如吃15~20分钟,婴儿就会自己吐出奶头睡着了。
-
孕妈妈在孕期的生活要有规律性
孕妇在妊娠期间有规律的饮食起居不仅有利于孕妇健康、胎儿生长,而且有助于胎儿出生后形成有规律的生活。有位孕妇系统地接受了胎教和孕期保健教育,并制定了一个具体的作息安排。从胎儿长到4个月的时候,便依照这一安排进行当天的活动。
-
学龄前儿童心理特征与发展规律
学龄前期是指儿童从3周岁到6~7周岁这个年龄时期。这一时期是儿童进入幼儿园接受教育的时期,也就是正式进入正规学校学习之前,为接受学校正规教育做准备的时期,所以,称学龄前期(简称学前期)。
-
父母应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父母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要有规律,孩子的饮食、睡眠、游戏等都应有固定的时间。生活有规律的孩子,会更健康、快乐,不爱生病,也不爱哭闹缠人。这样,父母能够节省很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做其他的工作和家务。
-
父母应按儿童自身规律进行喂养
由于习惯了成人现有的吃饭和睡眠的生活规律,许多产妇及家长以为婴儿每次睡眠也应该有3~4小时,那么吃奶的时间间隔也应该右3~4小时。实际上每个孩子的吃奶时间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每2个小时就要吃一次奶。因此,有必要向第一次做母亲的人说明婴儿的个体差异和胃口的差异,不要用成人的经验去照顾婴儿。除了吃奶以外,密切的接触会使孩子感到比较舒服。如果孩子不安或哭闹,在排除疾病后,乳母和保健人员要交换意见共同找出解决的办法。
-
孕妈妈需掌握好宝宝胎动的规律
直到怀孕16—20周,孕妈妈可以第一次感觉到胎动,而有过生育经历的孕妈妈通常比没有生育经历的孕妈妈更早感觉到胎动。胎动经历着由不明显——明显且频繁——越来越少的过程。
-
儿童身高增长的一般规律
身高增长是一个有规律的连续过程,而且还具有阶段性。在不同年龄阶段身高增长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身长在胎儿期增长最快,其中在胎儿中期(4—6月)增长约27.5厘米,超过成熟胎儿全长的1/2。我国城市正常新生儿出生身长为49.7~50.4厘米,城乡差别不大,男婴略长女婴。
-
小儿体格发育的特点
体格发育的衡量指标是比较清楚的,如体重、身长、头围等。在小儿生长发育过程申有一定的规律性。各个人以及各个家庭的不同成员又可有各自的发展特点和潜力。由于受种族、遗传、性别、环境、教养等影响,出现不同的模式,但总的规律还是十分相似的。
-
产妇产后要建立生活经验新规律
产后产妇不仅很疲劳,也会对一切无所适从,什么都是新的、不熟悉的,面对自己的身体状况,面对软软的、嫩嫩的、不时啼哭的新生儿,你会一筹莫展。此时要注意掌握新生儿醒来、睡觉时间的长短、几种哭声有什么区别等规律,也要设法摸清自己身体的规律,如体力如何、肠胃情况如何、恶露如何、能否自己料理婴儿的一切等,设法建立一个对你自己和婴儿都适合的生活规律。
标签大杂烩
文章 孕妇 饮食营养 饮食 怀孕 早期教育 教育 胎儿 生长发育 游戏 亲子互动 胎教 语言行为 营养 性格 多动症 早期发育 家庭教育 宝宝 早期开发 健康 孩子 亲子游戏 孕期 理财 婴儿心理 幼儿园 父母 安全 智商 家庭 母乳喂养 儿童教育 育儿书籍 喂养 孤独症 运动 心理健康 幼儿教育 感知觉 智力开发 疾病 生育 幼儿 兴趣 发育 接种 自我保护 护理 肢体行为 智力 睡眠 性爱 胎儿发育 交往 情绪 父子关系 性教育 个性 育儿 健康护理 儿童健康 玩具 腹泻 亲子教育 注意事项 分娩 优生 感冒 疫苗 学习障碍 婴儿发育 肌肤护理 胎教方法 妊娠 好奇心 习惯 母乳 性生活 发热 母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