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哪些情况下不宜母乳喂养
母乳是婴儿最佳的天然食品,最适合婴儿的需要,然而并不是所有宝宝都能接受母乳喂养,有时常因妈妈或宝宝的原因而不宜哺乳。因此,妈妈可根据实际情况,衡量利弊后做出选择。
-
幼儿的膳食原则有哪些
膳食应满足小儿迅速生长发育所需的热能与各种营养素;膳食应含有各种营养素,其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营养素的比例应近似于`1:1:(4~5);它们所提供的热能应分别占总热卡的10%~15%、25%~30%、50%~60%,,其中所提供的动物性及豆类蛋白应占总量的30%~50%,所提供的动物脂肪应不少于脂肪总量的15%;每餐热量的分配应以:早餐20%~25%、中餐35%~40%、晚餐25%~30为原则。
-
宝宝健康需要的营养素
提到营养,可能很多家长会说:“营养?我们懂!生物为了维持生命、保证正常活动必须从外界环境中摄取所需的各种物质,此即为营养。那所摄取的物质就是营养素。”然而,现在我们所说的营养,其在涵义上已不单单局限在物质水平上的了。一位美国的营养学专家乔治娅•戈登先生说得好:“营养不仅意味着吃什么,同时意味着怎么吃。真正好的营养都有一种必不可少的成分,那就是:爱—亲切、和谐、关怀备至的爱。”也就是说人在一生的成长过程中不仅需要物质上的营养,更需要精神和心理上的营养。
-
早产、过期产对胎儿有什么影响
早产儿疾病通常包括:呼吸窘迫、窒息、肺部发育不全、开放性动脉导管、坏死性肠炎、颅内出血、神经系统异常、眼球晶状体后纤维化增生、视力不良、新生儿败血症及死亡。主要的原因在于早产儿各器官发育未完成,器官功能及免疫力均不良。除去先天异常者,早产所造成的死亡占新生儿死亡的75 %。
-
产后妈妈需要哪些营养
母乳喂养与宝宝生长发育关系密切。乳母的营养状况直接影响乳汁的质和量.因此产后妈妈的营养非常重要。由于妊娠、分娩,产后妈妈体内消耗多,又要担负养育宝宝、分泌乳汁等重任。如果营养不足,不仅会影响母体健康。而且也会影响乳汁质量,对宝宝的生长发育造成不利的影响。
-
孕妇分娩前的一些禁忌
分娩虽是生理现象,但分娩对于产妇确实是一种持久而强烈的应激源。分娩应激既可以产生生理上的应激也可以产生精神心理上的应激。产妇精神心理因素能够影响机体内部的平衡、适应力和健康。
-
孕中期胎教培养宝宝的智力发育
胎儿在母亲子宫里,与母亲血脉相通,母亲通过一些刺激手段,完全可以促进孩子各种潜力的发展。孕中期正是开展胎教的最佳时期,万万不可错过。
-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睡眠习惯
对周岁以后的孩子,培养其良好的睡眠习惯十分重要。如果一个孩子每天的睡眠充足,那么他一整天都会显得精力旺盛、活泼好动;而睡眠不足的孩子则常常表现出烦躁不安、易激惹、肌肉松弛、体重减轻,同时消化吸收的功能也会降低,长此以往既会影响到孩子生理以及心理上的发育。
-
宝宝1岁后为什么还要定期检查
1岁以后的小儿已进入了一个新的生长发育阶段,即医学上所称的幼儿期,这时候的小儿与婴儿期有了明显的差别。随着小儿大脑皮层功能的增强,自主活动能力的加大和与外界交往机会的增多,为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塑造人生的良好品格、加速语言以及运动能力的发育等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但同时也使孩子干扰各种传染病的机会增多了。
-
新生儿为何易患便秘症
健康的新生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应排出黏稠无臭味的胎粪.2~3天内经哺乳逐渐转变为黄色质软带酸臭味的婴儿粪便。如果婴儿出生后10小时不排胎粪,即应引起注意;若24小时无粪便排出则应认真检查原因;若两天无粪便排出,称新生儿大便不通;若新生儿出生后即大便干燥,称新生儿便秘症。
标签大杂烩
文章 孕妇 饮食营养 饮食 怀孕 早期教育 教育 胎儿 生长发育 游戏 亲子互动 胎教 语言行为 营养 性格 多动症 早期发育 家庭教育 宝宝 早期开发 健康 孩子 亲子游戏 孕期 理财 婴儿心理 幼儿园 父母 安全 智商 家庭 母乳喂养 儿童教育 育儿书籍 喂养 孤独症 运动 心理健康 幼儿教育 感知觉 智力开发 疾病 生育 幼儿 兴趣 发育 接种 自我保护 护理 肢体行为 智力 睡眠 性爱 胎儿发育 交往 情绪 父子关系 性教育 个性 育儿 健康护理 儿童健康 玩具 腹泻 亲子教育 注意事项 分娩 优生 感冒 疫苗 学习障碍 婴儿发育 肌肤护理 胎教方法 妊娠 好奇心 习惯 母乳 性生活 发热 母子关系